第13部分(3 / 4)

賓美軍總司令、美軍太平洋西南戰區司令、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務,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和朝鮮戰爭。

麥克阿瑟和巴頓是美軍同時代的名將,兩人有相似之處:他倆都喜歡研讀軍事歷史、人物傳記,都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倆都熱愛戰爭事業,作戰都頑強兇猛;他倆都愛兵,巴頓喜歡到野戰醫院看望傷員,麥克阿瑟經常給陣亡士兵家屬寫信安慰他們;他倆都不勝酒力,卻喜歡吸菸;他倆都信仰上帝,每逢作戰都向主真誠地祈禱;他倆都具有驚人的人格魅力,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敬。

然而,他倆之間有的更多的是不同。巴頓好大喜功,卻從不忽略和輕視參謀人員的意見,一旦定下決心,從不干涉部下的行動,把一切功勞都歸於部下的努力,而麥克阿瑟則不然,他高傲自我,一旦定下決心,就再也不願聽到“行不通”或“也許行得通”的話;巴頓講話無論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少用稿子,內容扼要中肯,繪聲繪色,而麥克阿瑟則不同,在非正式場合,他談笑風生,從不停頓,但在正式講話時,則總是撰稿,講求語言修辭……

或許由於經歷不同,巴頓一生只有“血膽英雄”的美譽,而麥克阿瑟則不然。1952年6月25日,美國國會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破例透過一個決議,批准為他專門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這枚勳章上面鐫刻著他的肖像和下列文字:

澳大利亞的保護者

菲律賓的解放者

日本的征服者

朝鮮的捍衛者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個具有貴族氣質的標準軍人(1)

巴頓有自己的崇拜偶像——潘興將軍。巴頓在赴歐洲作戰前,曾專門拜訪了潘興將軍。這次拜訪有討教領兵作戰經驗的成分,也有從曾經率領美軍遠征歐洲取得大勝的潘興身上借一些吉利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巴頓把潘興作為心中的英雄。

而麥克阿瑟則不同,儘管他也在潘興手下幹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曾任美國遠征軍第42步兵師,也就是著名的“彩虹師”的師長。他也是潘興最喜歡的軍官。美國遠征軍司令部的人因為麥克阿瑟經常在戰場上挾著一根馬鞭到處亂跑,以及不呆在旅司令部裡,跑到戰壕裡和士兵在一起非常頭疼(因為美軍規定指揮官必須在自己的司令部裡工作),曾準備給予麥克阿瑟處分。處分決定報給潘興後,這個一向講求嚴明軍紀的美軍第一個五星上將馬上大聲斥責他的部下說:“停止這些胡鬧!麥克阿瑟是我們所有人當中最偉大的將領,我還要提拔他當師長呢!”——由此可見潘興是多麼的喜歡麥克阿瑟,可是麥克阿瑟並不把潘興視為偶象。

那麼,麥克阿瑟最崇拜誰?他最崇拜的是他的父親。

麥克阿瑟的父親名叫阿瑟·麥克阿瑟。老麥克阿瑟是蘇格蘭人的後裔。1863年,林肯總統親自推薦老麥克阿瑟入西點軍校學習。美國內戰爆發後,老麥克阿瑟急於參戰,竟在在西點學習期間,託人說情,最後到第24志願步兵團當了一名少尉副官。從此,麥克阿瑟軍事家族開始進入顯赫階段。老麥克阿瑟最高軍銜是中將,最高職務是美國駐菲律賓首任軍事總督。老麥克阿瑟對於他的第三個兒子麥克阿瑟影響巨大。最主要的影響是他為麥克阿瑟熱愛的戰爭事業搭建了平臺。麥克阿瑟與潘興、馬歇爾、艾森豪威爾、佈雷德利和阿諾德這幾個美軍五星上將不同,他不是那種嚮往軍營生活的平民青少年。當他還是個媽媽懷裡的嬰兒時,就開始熟悉軍營生活。他晚年曾說:“我最早的記憶就是軍號聲!而這一切,都是我的父親給我的。我的父親不僅給予我生命,而且給予了一生的職業道路。”麥克阿瑟從小追求的目標,就是做一名軍人,當一名將軍。1912年9月5日,老麥克阿瑟因心肌梗塞去世,從那天起,麥克阿瑟一直帶著父親的照片,走到哪裡,帶到哪裡,半個多世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父親那張微胖的面容和略帶驕傲的目光。為了紀念父親,麥克阿瑟還把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阿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如果什麼事物威脅到這條底線,往往會遭致最強烈的反應。軍人的底線是什麼?是軍人的事業目標。當一名軍人把軍隊作為自己的事業去經營時,他的底線就慢慢地展開了。這條底線平時很少能看到。如果有一天這名軍人處於選擇的關頭——要麼放棄你的職業,要麼放棄你目前所擁有的美好,那麼,他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後者,而堅守自己的底線。放棄,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堅守!沒有放棄,就不能經營好自己選擇的生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