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個月,定過娃娃親。”
楊景行吃驚:“歷史這麼悠久的情敵。”仔細看了一下說:“還蠻帥。”
齊清諾安慰:“我媽說不喜歡他。”
楊景行懷疑:“那還留著照片?”
齊清諾笑,但不解釋,還轉移注意力:“第一次彈吉他。”
楊景行笑:“你這是睡吉他。”
……
齊清諾的照片很多,楊景行很喜歡看,齊清諾也願意解說。看到四五歲的時候,楊景行正在感嘆小女孩的可愛,齊清諾接到父親的電話,她直接坦白:“我和楊景行在家……看小時候的照片……不去了……嗯……好……”
掛了電話,齊清諾笑著告訴楊景行:“叫你早點回家,別玩太晚。”
繼續看照片,七八歲的小丫頭似乎害羞內向,十來歲的時候,就能一眼確定就是今天齊清諾了。
四年級六一兒童節時的齊清諾,雖然脖子上繫著紅領巾手臂上戴著三道槓,但已經完全不是小丫頭的樣子。
因為那時候齊達維已經隱退,開始把所有jīng力放在女兒身上。那時候的齊清諾,已經開始苦練吉他並深入接觸音樂,開始看各種各樣的書豐富思想世界。
楊景行沒之前笑得那麼歡了,除非是看到年晴那黃毛丫頭的傻傻樣子。
齊清諾坦言那段時間齊達維和蕭舒夏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導火索是對她的教育培養問題。齊達維覺得女兒的和天賦興趣在音樂上,詹華雨則認為興趣和天賦是靠引導的。
第四本相簿,五年級的暑假,一家人清苦地去歐洲旅遊,帶女兒去聽音樂會。齊清諾說那時候她就充滿了理想,決定在文字和音樂之間選擇後者。
小學畢業的時候,齊清諾已經一頭漂亮的長髮了,一身白衣,是個漂亮的女孩子了,似乎不會再咧嘴傻笑。
齊清諾解說:“其實我發育不早,這時候還穿的小背心。”
楊景行翻動相簿想從側面觀察:“我看看。”然後乾脆動手:“摸摸。”
齊清諾建議:“你摸年晴的,她比我早。”
楊景行懷疑:“你在不在乎我?”
齊清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