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大宋金手指 作者:噹噹噹當

子走了進來,石抹廣彥打量了他們一眼,他雖然年紀不大,眼光卻很準,見這兩男子的模樣,都不象是商販。

“兩位大叔、兄長請坐。”

這兩人中年長的約有五十歲,年輕的也有三十,長相有幾分相似,想來應該是父子,因此,石抹廣彥先向那年長的示意,請他們坐下來,又招呼茶博士送上熱茶。

“在下石抹廣彥,還未請教大叔尊姓大名?”落座之後,石抹廣彥道。

“老朽姓趙,單名一個喜字,這是犬子趙勇,官人是契丹人?”

“大叔見多識廣,不過如今已沒有什麼契丹人了,我只能說漢話,契丹話卻半點都不會了。”石抹廣彥微笑著說道,事實上,他內心深處,也從未把自己當作契丹人看,說漢話用漢字穿漢服,他早就以為自己是漢人了。

“多謝官人款待。”那兩人也不拘禮,特別是年長的趙喜,舉手投足間顯得是頗有些見識的,他們嚐了兩塊茶點,然後年長的問道:“不知官人邀我們來有何事?”

“晚輩有一事不明,想要向大叔請教,不知大叔為何每日只賣四百斤糖?”石抹廣彥見他說話直爽,便也直言相問。

“這……”聽得他問起這事,趙喜與趙勇對視了一眼,兩人臉上都露出異樣的神情來,趙勇撓了撓頭,似乎想要說話,趙喜卻搶在他之前說道:“實不相瞞,這是託我們賣糖的海商指點。”

“哦?”石抹廣彥捻著自己的八字鬍,不解地問道:“還請大叔賜教。”

“那海商說物多則價賤,物少則價貴。”趙喜微微一笑:“更何況若是我等一次賣的雪糖多了,這市中賣其餘糖的便沒了生意,得罪同行必生事端。”

石抹廣彥聽了連連點頭:“這位海商真乃高人,不知大叔可否引見?”

“你這廝好生無禮!”一直默不作聲的趙勇突然起脾氣道:“那位海商也是你這廝能見的?”

石抹廣彥話才出口便自覺失言,對方靠販雪糖牟利,自己去要他引見雪糖來處,豈不是要挖人牆角!因此,趙勇雖然喝斥他,他也不著惱,只是起身拱手致歉:“在下失言了,還望二位恕罪,在下願以每斤兩貫的價格從賢父子處收這雪糧,數量不拘,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每斤兩貫?”趙喜與趙勇又交換了一個眼色,每斤兩貫,他們一日販賣的四百斤便可賣得八百貫,比如今要足足多出兩百貫,而且還要省下沿街叫賣的勞累!

“哪有這般好事,官人定是在拿我父子取樂。”趙喜試探著說道。

“在下只有一個條件,請賢父子放心,絕不是引見那位海商。”石抹廣彥笑嘻嘻地說道。

注1,正月十五在宋時被稱為元夕,即今日之元宵節。

注2,海陵王即金廢帝,據說他聽人唱了柳永之詞《望海潮•東南形勝》之後,便起南侵之心。

注3,《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程民生史學月刊2oo8年第3期

注4,在百度中搜中國古代製糖技術可見,劉歆《西京雜記》曾述及“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張衡著《七辨》,其中有“沙飴石蜜”的稱謂。

注5,宋代一斤約為今日o。598公斤,一兩為十六分之一斤,而一錢為十分之一兩。

注6,《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程民生史學月刊2oo8年第3期

注7,此為作者猜測之價,宋時糖價已難考,作者能找到的材料中載:在北宋後期的蘇州1塊餳(即糖)可賣1文,6遊也曾用1文錢買了1塊名為“倀惶”的飴糖。( )

二、謫仙(上)

紹興府山陰縣(注1)虹橋裡,別說在大宋國,便是在紹興府,也是一處無名小鎮,只有一百來戶人家,比起府城的繁華,自然是差之甚遠。但自太祖御宇以來,兩浙之地便人口滋生,土地嚴重不足,戶佔耕地極少,即使是所謂的“大戶”,也不過有田百餘畝,大多數貧賤之家,田地不滿十畝(注2)。這些無地可耕地百姓,便只有或開作坊或為商賈,以謀取衣食,他們聚落之處,就形成了“草市”,虹橋裡便是如此,在紹興府諸市之中,每年繳納的商稅不算多,也有一千二百餘貫。

故此,在這裡百姓不以身為商賈為恥,便是官宦人家,也多有些產業,只不過由遠房親眷出面經營,避個嫌疑罷了。

趙勇哼著小曲,跟在父親的身後,去府城時獨輪車上堆著兩百斤雪糖,回來時換作數百貫銅錢,這讓他不但覺得負擔輕了,就連自己的腳步也輕鬆許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