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2 / 4)

小說:大宋金手指 作者:噹噹噹當

“忠獻”諡號,他極是感激,故此才會對史氏忠心耿耿。得了史彌遠吩咐之後,他果然放出風聲,只道丞相史公將在淨慈寺為亡父做佛事。

史彌遠向來篤信佛釋,為他亡父做佛事,這既不至引人生疑,又可將親友召至淨慈寺。鄭清之聽得這個訊息,果然在佛事當日到了淨慈寺,一番祭拜之後,史彌遠卻將他留下,引至淨慈寺慧日閣。

這慧日閣卻是靜慈寺最高所在,原是給那些遊覽賞玩之文人墨客觀日出的,史彌遠來做佛事,那些普通遊玩之人自然進不得內,故此若上一座樓閣,只有史彌遠與鄭清之二人。二人通家世交,言談間自是笑語晏晏,登得這高處時,冷風一吹,都覺精神一振。

“蘇子瞻詞雲,高處不勝寒,便是如此啊。”史彌遠拍了拍欄杆,喟然嘆息道。

“相公何出此言,蘇子瞻終其一生皆不得志,故有此等感慨,相公位極人臣,上逢盛世明主,下有群僚攘助,為何會有此等感慨?”被史彌遠拉得上樓,鄭清之便知他有要事相商,見他不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卻繞著彎兒,他便笑道:“莫非相公起了田園之思?”

“雖有退隱之心,卻非退隱之時啊。”兩人通家之好,鄭清之言語之中雖有調侃,史彌遠卻不以為意,他撫著欄杆,極目遠望,見群山如萬馬奔騰,河流如魚網縱橫,田地似棋格,阡陌似棋線,而那人則有如棋子,心中原本裝出來的感慨倒成了真:“這大好江山!”

鄭清之心中一動,史彌遠極深沉之人,此時這般作態,雖說出自內心,在鄭清之眼中,也是別有用意。他默然閉嘴,沒有接過話題,史彌遠望了他一眼,低聲說道:“這大好江山,不知十年之後又是由誰主宰沉浮!”

這話說得極是狂妄,鄭清之一凜,史彌遠執掌權柄十餘載,內結皇后外聯重臣,權勢之盛便是天子也避讓三分,前些時日那個意欲殺他的殿前司同正將華嶽,天子原本只是想流放,卻生生被他杖殺,事後天子也只能預設。他此時說出這番話來,莫非心有二意?

“文叔,天子龍體欠安,這數年來,雖是勤勉,卻不知還能支撐到何時。”史彌遠盯著鄭清之眼睛,眨也不眨一下:“那位皇子不堪重負,若是天子有個萬一,如之奈何?”

鄭清之有些惶然地看了看四周,他們站在樓閣之頂,放眼四處,再無一人。這讓鄭清之稍稍安心,他有些埋怨地道:“相公,此事與我何干,為何要說與我聽?”

“沂王嗣子貴誠,生有異相,賢且沉穩,如今正欲擇講官。文叔,你可願替我教授嗣子,以備來日?”史彌遠說到此處,也不禁壓低了聲音。

“這!”鄭清之向後退了一步,他實是不願捲入這等事情之中,為人臣私議廢立之事,實是大逆不道!

史彌遠苦笑著將他又拉了過來,指了指自家辦佛事之處,長長嘆息了一聲:“此非我之意,乃先君之策也。”

史彌遠此語,則是動之以情了,史彌遠之父史浩,當初曾上書勸諫高宗皇帝,於二王子中擇其一為儲,並由得名聲遠播。史浩於鄭家有恩,聽得他搬出亡父來,鄭清之再度默然,良久之後道:“相公,我才疏學淺,實是不敢當此事,若是因我之故,誤了相公大事……”

史彌遠一笑,做這等大事,若不捨得,如何能讓鄭清之賣命,他指了指自己,打斷了鄭清之之語:“文叔,我是隆興二年出生,君是淳熙三年出生,我比君要年長十二歲。若是大事得濟,如今我之座位,日後必是君囊中之物!”

鄭清之聞言眼前一亮!

他為官宦世家,又飽讀詩書,少有大志,常以天下為己任。但他自家也知道,他如今也只是國子監待職,也不知要熬得何年,才能得逞平生之志。史彌遠既以相位許他,當今天子龍體欠安,坊裡傳聞不過是三五年的事情,到那時他便可一振大宋之頹廢了。

這些年來,他眼見著史彌遠**權柄,兩人雖然是世家通好,但政見並不完全一致,也正是這個緣故,他如今才只是區區國子監待職,否則去走史彌遠的門路,為一州府之尊,不過是唾手可得地事情。

這讓他多少有些心中不平,在他看來,史彌遠雖說會做官能攬權,卻不通政務,若換了他,必有振作大宋之一日。但他若是按部就班地升上去,還不知道能否進入樞府參政,哪有快意平生之志地時機!

可現在,這時機竟然就在眼前了。

深深吸了口氣,讓怦怦跳得極快的心平靜下來,鄭清之又思忖了會兒,然後抬頭道:“相公,此事容我再思如何?”

他嘴上說再思,卻沒有堅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