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我若搶走了皇位,於理何在,於心何安?”
褚如夢道:“教主萬萬不可作此想法,晉室氣數已盡,積痾難愈,教主登基乃是大勢所驅,天命已定,若不順天應人,必然導致天怒人怨,不但前功盡棄,天下百姓又遭磨難,生靈塗碳。我們母子兩早已與舊朝無關,只想平平靜靜做個百姓,希望教主成全,莫要將這孩兒推到浪口刀尖上。”
“你們落到今日的局面我也有些責任,要是不對你們做一些補嘗,我心中不安。既然你們勢意不肯再臨朝,我就另想一個妥善之策。新民也快成年了,當了這麼多年小皇帝,多少也見識了一些,當個大皇帝不行,當個小皇帝總可以的。”
褚如夢愕然,皇帝只能一個,哪裡來大小之說?
“如今雖然天下歸心,但數百年來的戰亂導至南北民俗大相庭徑,多處荒蕪,各地民生情況相差懸殊,很難容洽起來。所以我決定新朝將採取諸侯分封制,我居中稱帝,分封有功勳和才能的人為諸侯,分治各方,依各地不同情況自治。等過了數年之後,大局穩定,再在各諸侯中逐步推行統一的標準。如今舊朝的王公大臣、豪門大族都在,若不給他們一個安身之處,必然又起混亂,所以我決定將舊朝的皇族和遺臣歸到一處,成為一路諸侯,便由新民來統領。人都是舊人,地還是舊地,只是各方面都要消減一些,新民也必須遵我號令,大局上按我的政策來施行。。。。。。”
周新民大喜,以他的才能當皇帝確實是吃不消的,但當個諸侯,管著個小朝廷還是可以的,並且幾乎就是回到他原有生活了,卻不必天天擔心著打仗的事,不用擔心有人敢來欺負他,還哪裡還有比這更好的結局?
“教主天縱英才,諸侯分治果然是最適合現今局面的治理方法,以教主之威望和德行,也定能使諸侯臣服,以最短時間實現天下大治。只是。。。。。。”
“只是什麼?”
褚如夢深情地望著他,“只是教主用心良苦,把毫無建樹的新民推為一路諸侯,會不會有些人不服呢?況且把這些舊臣大族集中到一處,風氣習俗等等還是與舊朝相同,就不擔心他們復辟麼?”
周全笑道:“量他們也沒這個膽,更主要是你和新民沒有這個想法。不,現在開始不叫新民了,還是叫回司馬聃吧。你也該回復身份,然後我大王的身份,聚某路諸候之母,不管是有違體制吧?”
褚太后感動得幾乎流下淚來,司馬聃也相當機靈,立即跪下,“孩兒拜見父皇。”
“哈哈哈,先別叫父皇,我還沒正式登基呢,況且我要大量削減你的屬地、權力和大臣,只怕到時你又要恨我了。”
“不不不,孩兒只要能光明正大活著,還有人遵重我就知足了,削減是應該的。”
周全說:“我把建康皇宮還給你,把舊臣和江南的豪門劃給你,也不全是顧念與你們的關係,而是這一塊也是極大的不穩定因素。這些年的戰亂,北方的文化、經濟、商業、工藝都幾乎被摧毀得一乾二淨。而江南、江東是現今漢人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地方,最繁華的地方,漢人中的許多精英都集中在這兒,這兒一亂,所受到的損失將無法挽回;如果處理好了,讓他們安安心心地活著,人才為國效力,文化和優良的傳統輻射傳揚到全國各地,就變成寶貴的財富了。”
“如今我依舊保持著建康的小朝廷,風俗習慣,規矩體制大多不變,只削減他們一土地和權力,應該不至於逼反了他們,然後再逐步改造,若是誰敢有異心和不滿,我就完全沒收了他們的財產,充軍到北方的苦寒之地去開荒。另外能不能領導好他們,就得看聘兒的了。”
司馬聃說:“雖任重而道遠,孩兒竭盡全力,不敢懈怠。”
“這就好,哈哈哈。。。。。。”三人都笑了起來,心情大為舒暢。
很快五斗米教就通告天下,要廢黜偽帝司馬昱,另立新君。五平米教內部自然呼聲極高要周全當皇帝,貧民階層也極力支援,什麼“萬姓表”、“請願書”遞上一大堆,都是要求周全上位;冉閔召集他的舊部代表黃河以北的勢力支援周全,願聽從周全的收編和排程;桓溫、謝安也公開了支援周全稱帝,代表江南這邊的軍事勢力,特別是豪門體系的支援。
周全與司馬聃的約定還沒對外說出,東晉各豪門大族見風頭不對,立即開始跟風,爭先恐後表明立場,支援周全稱帝,並且大力宣傳,說周全立下了如何多的豐功偉業,如何的英明神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降神人,本就是真命天子。馬屁拍得比誰都響,無非就是希望討了周全的歡心,能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