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出身,除了韓國王室出身的張良等少數幾人,建國前很少有人享受過貴族姓氏特權的,很多人雖然有姓有名但卻無氏和字這些貴族標誌,有的人出身更是低賤,甚至於連姓都沒有,只有一個名。西漢時期,貴族姓氏制度徹底弛廢,本來代表血緣的姓和代表身份的氏混用。但是在漢以前的貴族階層,姓氏制度是嚴格遵守的,對於秦王政,還是稱做趙政更符合歷史的客觀實際。
關於秦始皇趙政的出生還有一段十分著名的公案,說呂不韋把懷有自己骨血的邯鄲絕色歌舞美姬送給了子楚,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云雲。這個故事是不真實的,出自漢朝人之手。呂不韋送懷孕趙姬與黃歇送懷孕的趙人李園的妹妹給楚考烈王這兩個虛構的歷史故事如出一轍,故事情節雷同,女主角都是趙國女子。用趙女做故事的女主角是漢人經常採用的人物設計,因為趙女是當時能歌善舞、風情萬種的絕色美女的代名詞,可以給人很多聯想。 。 想看書來
秦始皇集中王權:剿滅嫪毐和呂不韋集團始末(3)
呂不韋私生秦始皇這個故事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案中案。西漢初年,呂后稱制,成為漢朝實際上的統治者。為了給自己的篡權提供合法的理由,呂氏黨人便編出了這個故事。編這個故事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說明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呂氏才是秦朝真正的王室血統,在血統上與赤帝子劉邦相競爭。呂后說自己是呂不韋的後人,而呂不韋又是秦始皇的父親,那麼自己當然也是有資格稱制執政的。這比小吏劉邦慌稱自己是無人得見的虛幻的赤帝子而得到天命資格要更站得住腳。二是說明呂氏才是秦王朝的正宗繼承者,而不是劉氏。既然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那麼秦朝當然就自此變成了呂氏的天下,以呂后為首的呂氏家族重掌天下也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了。劉氏復辟後,這個故事又由於可以給秦始皇抹黑而得以存活。由於司馬遷寫史記不是官方修史行為,因而得以在選材上隨心所欲。司馬遷對呂后很敬佩,對劉氏諸帝卻多有詆譭,他在選入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帶有同情呂后的成分的。漢朝與秦朝一脈相承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漢朝一再想突破秦朝打下的政治大框架,但卻很少有什麼建樹。呂氏聲稱秦朝也是呂氏的說法對劉氏政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有很大威脅的。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猛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孝成王大怒,要殺了秦國的質子子楚。子楚與呂不韋用六百金向看守他們的官吏行賄,逃回了秦國。趙國要殺死子楚的妻子和兒子,趙夫人憑藉自己家中的強大實力,竟然得以隱匿逃過了此劫。趙夫人為子楚與呂不韋提供的行賄用的六百金和趙夫人能夠憑藉家族勢力得以躲過趙王的追殺、母子平安,都足以說明趙夫人是豪強大家之女,而不是沒有身份地位的邯鄲歌舞伎。
嫪毐集團是秦王政即位後崛起的一支政壇新軍,它依靠的是秦王政的母親趙太后。秦莊襄王趙子楚死的時候不過三十四歲,趙太后的年齡肯定還要更年輕。秦王政即位的時候只有十二歲,按照當時的法律,秦王政的母親趙太后有代秦王政執政的權利。但是,一方面由於呂不韋已經壟斷了朝政,一方面由於趙太后本人不關心政治,趙太后一直沒有實際行使過代秦王政執政的權利。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秦國政府都是由呂不韋實際主持工作,在需要以國王的名義頒佈法令的時候,就到趙太后那裡申請蓋上趙太后和秦王政的璽印。秦王政由於還沒有成年,璽印由母后掌管,代為行使國家元首的批准權。在法律上,趙太后批准政府申報事件是事件生效的一個必經程式,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程式,但由於趙太后對政治的不關心,只要政府申報,趙太后就蓋章批准,使得國家元首的批准權這項重要權力成為了一種形式主義。但是,這種情況在嫪毐出現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趙太后在嫪毐的授意下,開始干政,要從呂不韋手裡奪回本應由自己行使的執政權。
嫪毐的本名不叫嫪毐,具體叫嫪什麼一不可考。毐是一個會意字,上邊是士,下邊是毋,《說文&;#8226;毋部》解釋毐為士而無行者。姓嫪的這個年輕人在政變失敗後,被秦王政處死,這個年輕人死後被命名為嫪毐,這是一個很恥辱的名字,以此警示後人。給自己的對手命名恥辱的名字,讓對手死後也要遭受後人的唾罵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特點的現象,著名的紂和桀與嫪毐一樣,都屬於這種情況。紂的本名叫辛,桀的本名叫履癸,紂和桀都是他們的對手在勝利後給他們起的名,都帶有無德好武之意,對於一個國王來說,這樣的稱呼是恥辱的。嫪毐的毐字是政敵對他的定性,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