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本是為控制晉國,然而,晉文公即位不久就擺脫了秦國的控制,使晉國很快富強起來,成為春秋霸主之一。秦穆公眼巴巴地瞅著晉國日益強大,也無可奈何,只得維?quot;友好"關係。秦穆公和晉文公時期的關係,達到秦晉歷史上最好的水平。晉文公死後,秦、晉兩國長期積怨,終於導致了又一場大戰,這就是有名的殽之戰。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聽謀臣蹇叔和百里奚的勸阻,派兵偷襲鄭國,但鄭國已有防備,秦軍無功而返,撤軍時順路滅掉了滑國。滑國本是晉國的附屬國,秦軍的舉動使剛繼位的晉襄公勃然大怒,他親率將士,在地勢險要的殽山(今河南洛寧)四周設下埋伏。秦軍透過殽山時,落入晉軍的包圍圈。晉軍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秦軍出師無名,心虛理虧,又加之軍紀渙散,結果大敗,全軍覆沒,主將全被生俘。秦穆公接受了這次失敗的教訓,更加奮發圖強,毫不懈怠,努力地訓練軍隊。兩年後,秦軍渡過黃河伐晉,過河後把渡船全部燒掉,決心和晉軍決一死戰,結果把晉軍打得大敗,晉國軍隊都龜縮在城裡不敢出來,總算報了仇。這一仗表現出秦國軍隊強悍的戰鬥力,從此形成了秦強晉弱的局面。秦穆公打敗晉國後,聲威大振,很多部族國家紛紛向秦國進貢,尊秦國為霸主。

就連周天子在聽到穆公稱霸的訊息後,也特地派人到秦國去,送給秦穆公12 只金鼓,表示祝賀。在秦穆公統治時期,秦國不僅領土擴充套件速度極快,而且經濟、文化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繁榮階段。公元前五六世紀,也就是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是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奴隸制逐漸瓦解、崩潰,封建制迅速形成、壯大。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一些大的諸侯國順應歷史潮流,紛紛進行"變法",即實行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由於秦國地處關中,比較偏僻,與中原各國往來較少,所以當其他諸侯國因"變法"而強大時,秦國還保留著落後的奴隸制。人殉制是奴隸制社會的一個重要制度。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時,為他殉葬的人多達177個,特別是在殉葬的人中還有幾個是受到百姓愛戴的賢人,這引起了秦國百姓對殉葬制度的不滿。秦國的奴隸制雖然對秦的強盛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它同進步的封建制相比,就顯得腐朽落後了。因此,秦國的奴隸制像夕陽西下以前天邊出現的一抹晚霞,雖然放射出絢麗耀眼的光彩,可是轉瞬即逝,僅僅維持了穆公時代幾十年的興盛,到穆公一死,就走下坡路,開始衰落。

公元前403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個諸侯國。秦國在東面最強硬的對手是魏國,由於這時秦國仍然實行落後的奴隸制,所以在同魏國的作戰中連連受挫。秦、魏兩國原以黃河為界,河以西的地區歸秦所有。但自公元前403年以後,魏軍就逐步向秦進攻,蠶食秦國土地。魏軍攻勢最盛時,曾西渡黃河,深入秦的河西地區,並在這裡沿河修築了一道長城。魏國把河西土地變成河西郡,成為插入秦國領土內的一把尖刀,秦國軍隊被迫從黃河西岸後撤,對魏軍採取守勢。河西之地被魏佔領後,秦國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脅,如果秦國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有亡國的危險。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他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君主,上臺頭一年就廢除了殉人制度。面對東方咄咄逼人的魏國,獻公將國都從雍城遷到櫟陽(今陝西臨潼),把同魏作戰的軍事指揮部搬到前沿陣地,表示收復河西之地的決心。櫟陽原來是秦國商業繁盛之地,秦都遷到這裡以後,並沒有大興土木,增修豪華的宮殿、亭臺、樓榭等建築,而只是在原有的建築上,圍上一圈夯土城牆。據考古工作者的調查結果,秦櫟陽城東西寬'80l米,南北長2232米,城內共有正街三條,其中東西向的兩條,南北向的一條,城門則有6座。這樣簡單樸素的城市建設,表明秦獻公一切考慮都是從對魏國作戰出發的。遷都之後,秦國的軍事力量逐漸增強。秦軍在洛陰(今陝西大荔)和石門(今山西運城)先後大敗魏軍,使各諸侯國不得不對秦國刮目相看。秦獻公時期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開始改變秦國被動挨打的局面。秦獻公死後,孝公繼位。秦孝公深刻認識到秦國地位不高,各諸侯把秦視同戎、狄。他決心繼承獻公的事業,奮發圖強,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孝公首先發布"求賢令",說:"有誰能想出奇計,使秦國強盛,我將給他高官做,並且分封土地給他。"就在這時,商鞅從魏國來到秦國,開始了秦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商鞅變法”。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