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4 / 4)

何如何。一通早期的思潮碰撞亂燉之後,在倫敦開會,出了兩種思潮。一是勞資談判,二是階級鬥爭。由兩種思潮又派生出三條路線,走議會協商道路(英國,北歐的一批工會),走怒火街頭道路,又分兩種,以布魯東為首的一派(法國及一批西南尤拉丁系國家),還有就是老馬哥的德國幫。這兩波人在階斗方面沒分歧,都喊打喊殺,但是對成功之後創立什麼樣的新模式,有大分歧。法系說富人鬥倒之後,窮人翻身,工會當家。老馬哥則認為,工人階級自己水準低當不了家,還得靠先鋒隊精英來掌舵。(三條路線邏輯起源,其實很簡單,英國人本來就是玩議會的,要搞社會主義自然往議會協商方向設想,法國人有革命傳統,但又有很深自由主義傳統,自然而然會想到成功之後,要搞工會大民主的方案。而老馬哥來自**的德國,又是個猶太人,滿腦子肯定都是彼可取而代之,彌賽亞降臨這些東西,所以提出先鋒隊實際獨佔勝利果實的方案,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三條路線,都說自己才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正道。後人就給他們分別取一個名字,以資區別,英式叫工聯主義,法式叫工團主義,德式叫**。這還沒分出正統,俄國流亡的民粹派分子到了,大開眼界,乖乖隆地東,主義卷大舂。選哪種呢?有個叫普列漢諾夫的傢伙作主選了德式。為什麼呢?第一老馬哥的理論不管對錯,至少把仇富論上升了一個檔次,尤其是剩餘價值論,對本就仇富的俄國民粹派FQ來說,那簡直就是醍醐灌頂(好比給富士康的員工們講郭臺銘是如何用血汗工廠壓榨他們,自然能引起共鳴),其二,現實的考量,老馬哥在德國的門徒搞得風生水起,德國是當時歐洲大陸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工廠多,工人就多,德國社民黨舞臺就大,有百萬之眾,進可入議會,退可鬧工潮。俄國流放分子和他們聯手,對自己幫助大。第三,德俄兩國國情相似,亂黨之間共同語言多。

綜上原因,俄國社民黨就出來了,其實也就是德國社民黨的分舵。再往下,德國社民黨內部出現了分化,因為能進議會,好日子也過了不少,跳出個伯恩斯坦,要修正老馬哥的主義,簡單點說,這派要往英國工聯主義那條路上滑去,也有基本教義派,要把老馬哥的主義紅旗抗到底,也就是撲克哥父子,紅羅莎一派。這通亂,總壇出現路線鬥爭,又影響到俄國分舵,俄國社民黨內部主流派也有分歧,地中海一派稱布林什維克,馬爾托夫一派稱孟什維克,他們爭得是什麼,內部要不要民主化。地中海說要堅強的組織領導,金字塔機構,馬爾托夫包括精神領袖普列漢諾夫反對這個,要求黨內民主,同志加兄弟,同心圓結構。

俄國社民黨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