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許由如此不由道。
於是兩人就把大禹召見來一番與其交談,在許由的建言下帝舜就把治水的任務交給大禹。
“大禹,你既然有此心,繼承乃父遺志,吾也不會阻攔。便讓伯益、后稷兩人助你一臂之力吧。”帝舜最後說道。
“大禹領命,願立下軍令狀,若是此次不能將洪水治理,任由人主處置。”
大禹拱拱手,跟著一旁的伯益就離開了。帝舜望著大禹的背影,對一邊的許由道:“許由老師,那大禹真的可以消除水患?”
“至少值得一試不是?”許由和帝舜兩人接著剛才的河圖洛書研究起來。
許由說道:“現如今,吾等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就讓他一試吧!而且他是大鯀的兒子,父債子還,大禹要是能夠將大鯀未完成之事就此完成,不是也不錯嗎?”
朝廷有人好辦事,有許由在這裡做內應,大禹辦事自然很是順利了。這也是當初許由被派來幫助帝舜的一個原因之一。(未完待續。。)
第六十五章河伯之諾
治水行事之前自然要好生勘探一番。大禹與伯益、后稷商議一番以後,大禹便施展神通,化作黃龍之相,將大陸走了一個遍。
將神州走了一遍,大禹對於赤縣神州的情況也有所瞭解,心中也已有所定案。
治洪之道“疏不如堵”,與其構建土壩,截流川河,倒不如直接疏導河道,引導洪水從此流入大洋。
大禹自幼在龍宮長大,自然知道水神的跟腳,知道要疏導河道避不開這些水神而且還有那些水族要對付 ,於是便想到當初元馗所送的那枚玉圭。
大禹吩咐后稷在黃河之畔搭築土壇,將玉圭敬上,擺香準備祈禱祭祀元馗。
黃河龍宮中,元馗神色一動,神念附著在玉圭上,看著大禹在黃河邊祈願,懇請元馗賜下大禹開闢河道的權利。
元馗神念拿起自己的河伯水印溝通自己所掌控的河道,聯絡那些水神河主。那些水神感到元馗相招,也紛紛將神念傳遞了過來,形成一個個投影。
洛神,聽訞兩人正在商議鴻鵠一族遷移之事。感到元馗相招,兩人沉下心思,神念直接傳遞到大禹土壇那邊。
在土壇上空,元馗的神力作用下,形成一個神域,諸多水神在此顯現身形。
“吾等拜見黃河河伯!”元馗看了看這些水神,佔據整個赤縣神州三分之二的數量。
“諸君皆是孤之一脈所出,自然也當明瞭孤和人族之間的關係。孤希望水族和人族之間可以和平共處。為此孤有意賜下大禹開闢水道轄制水族之權,爾等以為如何?”
開闢水道!諸神一陣騷動。
元馗將諸神的神情收入眼底,然後道:“爾等放心,孤也是水神,自然明瞭吾等的底線在那裡。孤雖然給他開闢河道的權利,但是也是要就此將整個赤縣神州的水道都開闢理順,統統歸屬於孤。此事,吾有好處,爾等不是也有利可圖?”
如何?還能夠如何?諸多水神一陣嘆息,這些水神都是元馗冊封而來。論跟腳也就是人族死去的鬼魂或者水族精靈登臨神位再或者是先天的水神誕生。
那些人族出身自然都是站在元馗一邊。偏向人族一些。那些先天水神雖然有一些自主權不會過多顧忌元馗。但是聽訞洛神兩位大神的壓制,加上對於水族和人族並沒有什麼偏向,也就是保持中立或者偏向人族一點。只有那些水族出身的水神對於元馗如此偏向人族大禹的做法有諸多不滿。不過,看到洛神聽訞等人站在元馗一邊。也只能將口中的話語嚥了下去。真要是在這時唱反調。不就是找死嗎?
元馗龍目掃視諸神一眼:“既然大家都無意見。那麼孤便就此下決議了。不過諸位也可放心,大禹乃是吾黃河龍宮所出,對於水神水族沒什麼惡感。只要爾等謹守神職。水族不去侵擾人族居地,自然也不會打擾爾等清淨。”
諸神諾諾應道,將自己的神之印記,打入大禹祭祀的玉圭,表示承認大禹的權柄便紛紛消散。倒是元馗聯手聽訞洛神三人顯出身形。三人神光奪目,照亮一方。人族之人見到如此景象紛紛跪拜。洛神、聽訞還有元馗,都是人族供奉許久的神祗,諸人就此自然不敢不敬。
“大禹,爾既有心有開闢河道疏導洪水,孤心大悅。然河道乃是諸多水神執掌,諸多水族居住之所,恐有不便。為此孤將龍川河圖賜下,其上書有整個赤縣神州之水道江河,可助你一臂之力疏通水道。”
“人族大禹謝過河伯龍君!”大禹帶領后稷等人接過龍川河圖,對元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