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標準號,就可以從技術檔案館裡查到這個零件的一切,即便不知道標準號,也能透過一些規則,比如這個零件是哪大類的哪個小類,可以查到所有類似的零部件,方便比較。
檢索的意義就是便於改型和共用零部件,技術人員透過借用現有的零部件,比如現在敘府研究院正在設計的水陸兩用坦克,立項之初就立即調查海軍的標準號,借用軍艦的阻燃防漏救生墊,透過查詢文獻的資料就知道這個救生墊有多大,需要設計多大的位置放它,掛鉤要設計成多寬等等。
檢索可以省下大量的基礎設計時間和零部件測試考核時間,戰時可以把民用標準件也納入進標準化體系。比如說一個燈泡,每個廠生產的燈泡都有差異,可能其中只有幾種裝到船上是打炮也不會爆炸的,船廠在生產艦船的時候,可能會把數種漁船改成巡邏炮艦,也可能會把貨船改成大型炮艦,但是大家如果都要去各自測試所有的燈泡、找出不會開炮就爆掉的那幾種,更進一步研究出到底開哪種炮用哪種彈在哪種角度哪種海況下會爆掉百分之幾,光測試燈泡打炮彈的費用就是天文數字了。但是,當你把所有燈泡都納入一個標準體系,某個燈泡能防多大口徑炮發生的震動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效率。
這裡再說說被許多人嗤之以鼻的計劃經濟管理。為什麼要在中亞地區實行計劃經濟管理?在於安毅集團可以透過這種手段,建立起科學的生產體系,挖掘出每一個工廠、每一臺機床的潛力,用並不太發達的工業,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武器裝備。
實際上,現在的南華實行的也是變相的計劃經濟管理,唯一不同的是透過下訂單給企業來實現調劑,規定某種部件需要多少,企業自然會合理分配資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訂單,其餘的時間和資源則去幹其他事情,使得各個企業生產的零部件搭配恰到好處,而不是依靠國家強制行政命令執行。
但是在幾乎沒有任何私有經濟的中亞,顯然就沒有這種顧慮了,大可以推行計劃經濟制度,成倍地提升生產效率。
以坦克製造為例,它由成千上萬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組成幾十個部件,這些部件組成坦克的幾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最終組成一輛坦克。但如果有人認為坦克就是這樣一輛輛生產出來的話,那麼這種思想還停留在手工作業階段,要知道坦克是批次生產的。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就來了。
顯然,生產各個部件、子系統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各個部件的生產工序進度也不一樣,比如車體的生產就比較容易,如果成批生產一百輛坦克,就需要一百個車體,一百臺發動機,一百套傳動系統、懸掛系統、炮塔、大炮、火控系統,但是它們的生產進度肯定不一致,大炮、發動機和懸掛系統都是工藝繁瑣複雜的東西,但如果車體先生產出來了,但其他部件還在生產加工中,那麼這些先生產出來的車體就必須等待,並且影響下一批車體的生產。
而這時,下一道工序總裝和除錯由於一些部件和系統還沒有完工而不能滿負荷工作,甚至會處於裝置閒置狀態。
想想看,如果不經過計劃經濟來進行調劑,這樣一個各道工序和各子生產線時松時緊,有地方松有地方緊的坦克生產線,能夠快速生產出坦克嗎?
同理,可以延伸到飛機、輪船、飛艇、車輛、槍支等生產上面,必須要有計劃地對各個生產步驟進行調節,控制各個工序原材料的投入時間、準備時間,有的地方多安排工人,有的地方少安排工人,有的地方需要擴大生產線,有的地方需要減少機床裝置,這樣才使得各個部件的生產工期基本一致,沒有生產線閒置,利用現有資源全力生產。
在戰爭年代,計劃經濟還是有其優越'性'的,比如在遠東共和國沒有脫離蘇聯之前,蘇聯工廠的裝置管理是沒有預修制度的,只有裝置出了問題才進行修理,但是隨著遠東軍在貝加爾湖擊敗蘇軍主力,蘇聯為了確保不至於因為一臺機器出問題而影響整條生產線,立即實行了預修制度,機器裝置在還沒有出故障前進行預防'性'檢測,及時排除隱患。目前在蘇聯大多數地方,許多工廠的生產線二十四小時運轉,很少甚至基本不會出現問題,使得其生產大為加速,現在川南、滇南和南華已經推行了預修制度,以後中亞也將推行這一制度。
開完會後,安毅先陪著在歐楚兒回家,溫存一番,才在摩西。夏裡特的陪同下,視察了猶太人定居點。中午十二點半,安毅在市'政府'旁邊的江南酒樓,設宴款待社會各界代表,勞守道帶著龔銘和賀小東出席了宴會。
看到兩個生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