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又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終於使得其成為印度洋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站,同時成為聯絡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軍事基地。
在制定作戰計劃前,情報部門曾經利用衛星,對此地進行過周密細緻的掃描,偵查飛艇也曾數度來到此地,在兩萬多米的高空中,對迪戈加西亞島長時間的觀察,以確定其駐軍數量、分佈,以及常駐和來往艦隊的情況。
不過,空中的測量,固然可以把海岸的輪廓、可能登陸的灘頭位置以及防守薄弱部位發現出來,但是對於叢林和深草所掩蓋的地區,卻毫無辦法,這也是此前安家軍海軍參謀部和印度洋戰區司令部對塞席爾群島的登陸作戰計劃漏洞百出的重要原因,各種意外因素實在太多了。
四月四日白天,整個中印度洋地區,風平浪靜,大部分時間該海區都被霧靄所籠罩。到了下午,更是密雲不雨,天頂很低,這使得日軍倒行的空中偵查,還有對空對海雷達的掃描均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
在日軍完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運輸和登陸艦隊在安家軍海軍艦艇掩護下,於傍晚時分穿越埃格蒙特群島與迪戈加西亞島之間的航道,其中一路抵達迪戈加西亞島的西北部島礁外圍,另一路則在西島與中島航道的外圍待機,待西部登陸戰打響後,直接進入中央潟湖,堵住日軍戰艦的外逃之路。
夜深人靜,迪戈加西亞島西部外海。
登陸艦隊旗艦“郭子儀”號(CA…18)重巡洋艦的指揮部裡,此次作戰前敵總指揮一、印度洋艦隊第二巡洋艦編隊司令員郭一波上校,抬起手腕,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等到十點整的時候,對著侍立一旁蓄勢待發的作戰參謀孟沁海中校,大聲下達命令:“開炮!”
“轟轟,一”
幾乎是瞬間,炮聲就像雷鳴一般怒吼起來,整個海面到處都是深紅色的火舌和紅色的火焰,而在東方的灘頭上,濺起沖天的火光,劇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整個島嶼都在這猛烈的炮火中戰慄。
兩艘護航航母的甲板上,一箇中隊的戰鬥機和一箇中隊的轟炸機分別起飛,沒有在空中組隊就立即投入東方的戰鬥。
由於雷達和導引技術的進步,再加上透鏡式光學助降鏡裝置的運用,現在安家軍海軍的艦載機,基本上能夠做到全天候執行作戰任務。…;
根據設計要求,在漆黑的夜裡,這種助降鏡裝置會發出五層光束,這五層光束與飛行跑道平行,和海平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形成五層波面,這五層光束中間為橙色光束,向上向下分別為黃色和紅色,兩邊為綠色基準光束。這些訊號有助於艦載機飛行員判斷著艦時的方位、角度,及時糾正偏差,保證正確完成著艦動作。
當艦載機飛行員進入著艦空域時,開始觀察助降鏡提供的訊號,當航母一切正常允許艦載機降落時,會開啟一組綠燈,叫做切斷燈,表示允許進入下滑的訊號。飛行員開始進入著艦操作並繼續觀測訊號,看見橙色光時表示方位正確能夠安全著艦降落,看到黃光表示方位過高,看到紅色則表示方位過低需要飛行員及時調整方位來避免失誤或者發生事故,若是看到綠光則表示偏左或偏右需要調整水平位置。
當艦載機正準備降落而航母上因特殊原因不能讓其繼續降落時,就需要開啟中央燈箱左右各豎排著一組紅色閃光的“復飛燈”,同時關閉綠色基準燈和中央燈箱,艦載機飛行員這時迅速將發動機加力並拉昇,中止著艦動作並開始在空中盤旋,等待進一步指令到來。
控制這些燈光的著艦指引員,在航母后部工作,他們需要觀察著艦機的位置、起落架、襟翼、尾溝等的情況,一面與飛行員通話,一面操縱燈光訊號。而在艦島上部後側的主飛行控制室裡,飛控官將嚴密監視飛行甲板和空中的情況,對著艦機的安全進行最後把關。
書歸正傳,參謀部門在迪戈加西亞島上所選擇的登陸灘頭,其位置在南北兩個軍港中間、軍用機場東南方一公里處,而這個軍用機場也是需要首先打擊的重要目標。
當突擊波紛紛上灘的時候,迪戈加西亞島上沒有聽到槍聲,海軍的掩護兵力和航空母艦的飛機對於灘頭進行了迅速的轟射,並且對於機場及周邊地區更加以徹底的破壞,根據空中偵查和有限的情報來源的報告,這裡是日軍兵力最集中的地點。
進攻部隊登陸迅速而又果斷,在佔領灘頭後,高速向西北方向的機場推進,沿途遭遇數波小股日軍的襲擊,但面對安家軍海軍陸戰隊官兵絕對的優勢兵力,日軍的反擊被粉碎。
日軍甚為依賴的陸基戰機最為悲催,在第一輪艦炮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