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工事和火力點分散得很開,德軍官兵居高臨下,可以隨心所yù地攻擊通行於山前以及山腳下的軍隊,用機槍、火炮嚴密封鎖通向土耳其中部的咽喉要道。
下方鐵路和公路兩側,也部署有大量戰壕和土木工事,這些戰壕上由沙袋堆砌而成的機槍火力點和藏匿在土木工事中的反坦克炮,絕對可以讓沒有炮火掩護的步兵血流成河。至於安家軍優勢的坦克和裝甲車,他們能夠仰頭攻擊上方的目標嗎?唯一的作用恐怕就是成為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這些防禦工事,每一段都凝聚著第四十九步兵師師長瓦爾根,馮,哈斯坦因少將的心血。
兩河地區的德軍實在敗退得太快、太狼狽了,緊急接受任務的哈斯坦因少將,率部連夜趕工,由於歐洲的鋼筋、水泥等戰略物資一時間調撥不過來,他們只能就近利用從山下拆毀的鋼軌、山間採石場所出的條石以及附近山上砍伐的原木等材料,對所有的重火力點進行加固處理,或者乾脆利用那些天然的dòngxùe,想方設法將各個dòngxùe貫通,然後在這些dòngxùe臨坡的一面開掘出一個個豁口,在豁口處用沙袋堆砌起讓人匪夷所思的防禦陣地。
今年僅三十九歲的哈斯坦因,是國防軍中少有的少壯派將領,對於土木作業有獨特的天賦。他把自己部隊和從潰軍手裡接收的五百多mén防空炮、反坦克炮、加農炮、榴彈炮和步兵炮等像撒豆子一般。分散佈置於山口兩翼以及山間道路兩側的掩體中。這樣做的後果,雖然大大地降低了炮火密度,減少了一輪炮火齊shè時所能給對手造成的傷害,但是卻極大地提高了各個火力點的生存機率。有效避免安家軍空軍地毯式轟炸所能帶來的巨大損害,並儘可能地將這些重火力單位存留更長的時間,給予安家軍進攻部隊最大的殺傷。
哈斯坦因少將的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利用現在的條件,儘量延滯安家軍的進攻,等待從空前慘敗的慌luàn中恢復過來的帝國統帥部,調撥部隊在更後方的托羅斯山脈地區,修築起更為完備的防禦工事。阻擋安家軍邁向歐洲大陸的步伐。
透過內部關係。哈斯坦因知道自己的政fǔ和軍隊正在秘密與安家軍高層談判。但不管是集團軍群司令部還是最高統帥部,均無明確的命令傳來,畢業於柏林陸軍學院的哈斯坦因,只能儘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固守任務。
當然,在山上構建堅固的掩體,還有將各種口徑的火炮搬運至山上,其繁重的勞動量,讓第四十九步兵師官兵叫苦不迭。尤其是在這個穿著臃腫的冬季,地處海拔米到1600米的高山上,四周山頂還覆蓋有大量積雪。更加讓人苦不堪言。
但是,哈斯坦因少將硬是和自己的官兵一起,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裡,完成了這一壯舉為了防止山體爆破時遭到破壞的植被和拋灑出的新土暴lù火力點位置,德軍官兵硬是用鐵鍬、鐵鎬以及工兵鏟,一點一點地挖開堅硬的凍土,在山體上挖掘出一個個掩體,然後又用肩抗身拉等笨辦法,將一根根鋼軌、原木和一包包沙袋送上山並覆蓋到掩體上,形成堅固的防禦工事,最後再費盡心力把一ménmén火炮、輕重機槍運送進各個火力點,這才修築起嚴密的工事群。
為了讓這些防禦工事做到盡善盡美,哈斯坦因少將沒日沒夜地和他的官兵在一起,每一處山頭、山腰和山腳,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哈斯坦因甚至親自到各個重火力點,檢查掩體的修建情況,並仔細計算其中的火炮對地面的封鎖能達到什麼程度。
大大小小一千多處火力點,哈斯坦因都能清楚地說出抗打擊程度和火力點封鎖位置以及角度區域,對於具體到一個班的位置均瞭如指掌。從某種程度而言,哈斯坦因已經達到了知兵的極限。
德國人的付出無疑是值得的,由於地形的複雜,從地面上進攻所發shè出的炮彈因角度等問題,根本無法給掩體造成太大的傷害。德軍炮兵透過實彈測試,發現除非炮彈直接命中掩體外自下至上所能看到的一點點角落,絕大多數的炮彈只能在掩體的周圍炸開,除了震落外面眾多的沙包碎土外,沒有任何作用。
至於那些曲shè的炮彈,大多數新構築的掩體均向山〖體〗內挖掘出一段凹槽,這就使得曲shè炮彈很難直接命中延伸出去的部分,山〖體〗內所挖出來的空間上方,就像是深處地下的煤礦礦井那樣,用原木和鋼軌給支撐了起來,以便能抗住爆炸所產生的坍塌。
由於對自己親手建設的堅固工事充滿了自信,德軍第四十九步兵師官兵士氣高漲,他們有理由相信,即便面對安家軍空軍強擊機和俯衝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