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大露。
鐵杖叟正中下懷,暴吼一聲,猛低頭向前一撞,疾風如山,壓向風蘭胸前。
這一式,正是鐵杖叟的“鐵頭功”。
此功,類似硬功,初習時專練頭頂,以頭撞物,力能開山碎石。
鐵杖叟浸淫數十載,內外兼修,功力出神入化,此時已不用頭部撞實,而能將本身真氣,運至天靈,一撞而出,若似一般的劈空掌力!
但卻比劈空掌,凌力十倍,一撞之威,兩丈內碎石如粉,力逾萬斤!
風蘭一招失機,驟覺胸前銳風襲體,驚覺不妙,以式化解,已然無及!
迫不得已,猛然間一凝真氣,全身輕如枯葉,順風勢翩然飄起,直似斷線風箏,向後面飄去!
臺上臺下,大吃一驚,喟嘆之聲,嗡然如雷。
龍淵神目如電,本想掠前解救,一掠風蘭,玉靨含笑,知道無妨。
鐵杖叟一招得手,唇角隱含得意之笑,凝目注視。
虎雄一瞥風蘭遇險,虎吼一聲,向風蘭落身搶去。
風蘭目服蛟卵,身輕似燕,真氣精純,已然大非昔比,她輕風般飄飛出三丈之外,香肩一晃,卸去風力,纖纖小蠻靴,臨空一蹴。
嬌軀不落反升,倏忽拔空一丈,雙臂一抖,頭下腳上,向鐵杖叟撲去!
這一式“乳燕歸巢”,與方才的“乘風歸去”施的是曼妙速捷,出人意外。
臺上臺下,數千觀眾,訝異之下,復又暴聲喝彩,一時裡歡聲震動,震徹雲霄!
鐵杖叟料不到風蘭不但是了無損傷,輕功竟達這般的入化之境。
大驚失色,羞惱成怒,厲嘯一聲,不待風蘭落地,鐵杖“雪花蓋頂”,舞起一片勁風,向風蘭打去!
虎雄也不料風蘭竟會無傷,一下撲空,俊臉頓時脹起一片羞紅。
落地擰身,“嗖”的一聲,攢到臺下,一時再也不好意思,縱上臺來!
風蘭對鐵杖叟更加恨極,撲身而下,劍籃齊施絕學,下手不再容情,兩圈精光,閃、騰、點、刺,與鐵杖叟互動攻防,搶制先機。
風蘭左劍右籃的絕學,傳自武夷婆婆。
武夷婆婆平生雖少在江湖走動,卻因於數十年前,與天下第一劍孤獨客,激戰五天五夜,而傳名天下。
而那一套右藍左劍的招式,不但精奧絕倫,卻還大背武學的常規。
須知,普通一般人,多喜用右手執刃對敵,左手多是備而不用,守多於攻!
因之,天下無論是什麼招式,攻守之間,也多偏重於右側。
但武夷婆婆,偏是背道而行,劍執左手主攻,籃在右方,才是主防。
如此一來,左方出劍,則常會令人防不勝防,自生彆扭之感,亂其心神,以收攻心之效。
右藍防守,不但方便,那鐵藍製做精巧,堅不畏寶,藍邊的綱綱,可鎖拿對方兵刃,藍中精鐵打造的各色花朵,更可用做暗器,做緊急救命之用。
風蘭這一施展出家傳絕藝——“藍劍四十二招巧打”,由於她功力驟增,更見奇詭威力。
只見她劍藍起處,驚風飛掠,劍光彩影,朵朵的幻起,更加以身法輕靈曼妙,一時在鐵杖叟左右四方,盡是她俏麗倩影。
鐵杖叟怒嘯連連,杖頭互動擊出,狂風四溢,杖影如山,看似與風蘭旗鼓不下,實則他心裡,卻是愈打愈驚。
皆因,任憑他鐵杖似蛟龍出海,頭頂的罡氣,若龍捲氣柱,卻連風蘭的飄飄裙袂,也粘摸不著。
尤其鐵杖叟頭功最耗真氣內力,此時他全力施為,尚且不能獲勝,時候一久,豈非更要糟糕?
鐵杖叟雖在此自知之明,無奈風蘭不但是功高招妙,甚卻聰敏黠慧,似瞭解鐵杖叟不耐久戰的弱點,出招溜滑,稍進即退,乘暇踏隙,卻絕對避免與鐵杖叟硬碰。
這一來,鐵杖叟空自將鐵杖舞弄得勁風呼呼,卻只是白費力氣,沾不著半分便宜!
眼看百招過去!
鐵杖叟真氣損耗過巨,招式間已漸緩慢,呼吸也漸轉急粗!
風蘭把握時機嬌叱一聲,一式兩招,劍藍齊施。
右手花藍,粘開鐵杖,一招借花獻佛,藍提一震,顯出藍底也森森銳刺,直取鐵杖叟眉目五官。
同時間,左手劍劍光開啟,“綵鳳歸巢”,帶起銳風嘶聲,圈玉臂攻向鐵杖叟背後!
這一式兩招,同時施為,不但是時候拿捏得分寸不差,速捷無倫,最厲害欺身前後攻敵,令人不但來不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