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秀神色一暗,沒有說話,只是加快了割稻子的動作。
趙巧兒一家只有兩畝地,古代的稻子又種的稀薄,產量低,不到兩天他們就收割完了。
忙完秋收,徐二孃就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晾蘿蔔葉,醃鹹菜,忙得腳不著地,好在趙巧兒前世是和奶奶生活在鄉下,這些東西對她來說都不陌生,也跟著徐二孃忙了起來。
進了十月份之後天氣就涼爽了起來,魚圓就更好儲存,只是水涼,魚都不好抓了,趙巧兒想著,按這情況,估計魚圓也就賣到十月底了。
這一天趙巧兒照舊在老地方擺開攤子,和姐姐一起叫賣,來了一一個穿著紅色衣衫的十來歲姑娘,“這魚圓是你們賣的?”
“這位小姐姐,正是我們的東西。”
“我都要了,送家去吧。”紅衣姑娘眼睛也不眨的拿出一把銅錢。
趙巧兒數了數整整50個銅錢,“小姐姐,不用這麼多。”
紅衣姑娘自得的一笑,“多的就當賞錢了。”
趙巧兒細細記下紅衣姑娘說的地址,說好晚上送過去,就把攤子收起來等二狗子過來。
雖然平時徐二孃不讓趙秀秀和二狗子見面,但是賣魚圓的時候,坐著騾車去縣裡車錢太貴,二狗子牛車雖然慢,但是好歹幾個銅錢就夠了,所以也就睜一眼閉一隻眼了。
相間林蔭道上,趙巧兒在牛車上打盹,早上天沒亮她們就趕著出門了,迷迷濛濛見聽到二狗子的聲音,“巧兒,到了。”
“讓她睡會,我去送。”趙秀秀說道。
趙巧兒揉了揉眼睛,只見牛車已經停在一處房子前,高高的牆用白色漆粉刷,看起來門庭深淵,一看就是大戶人家。
趙家有女 賞銀
來開門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廝,長的眉清目秀,見到兩個穿著補丁的小丫頭,不禁皺了皺眉頭,“那家的?”
“這位小哥,我們是來送魚圓的。”趙巧兒見不得人輕視,只是人在屋簷下又不得不低頭,只頭也不抬的冷淡回道。
“哦,進來吧,仔細不要大聲說話,這裡可不是你們隨便撒野的地方。”小廝看起來頗為趾高氣揚。
趙巧兒和姐姐趙秀秀一起拎著甕,老實的跟隨在後面,只覺得這宅子庭院深深,路過的亭臺樓閣無一不是巧奪天工,富貴中透著雅緻,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家。
小廝帶著他們進入了後院的廚房,早有一個婆子在等著這魚圓,少爺的大丫頭過來催了好多遍,說今天就是要吃這魚圓。
婆子麻利的撈起魚圓,用滾燙的熱水慮過一遍,平整的放在白瓷碟上,又擺上一朵手雕的紅蘿蔔花,這紅色映著瑩白的圓潤,看起來格外有食慾,婆子急忙遞給身旁的小丫頭,“快給少爺送過去。”
“嬸子,東西給您送過來了,我們就先家去了。”趙巧兒見婆子忙完送,才找到空說道。
“哎呦,瞧這姑娘俊的,我老婆子說什麼人能做出這稀罕物,原來也是一個水靈靈的丫頭啊。”婆子這才有空打量著來送貨的兩個丫頭。
趙巧兒低下頭裝作害羞的樣子,扭捏的抓著衣袖,天知道她快餓死了,只想早點回去。
婆子打量了一陣,見兩個丫頭都害羞的不說話,這才意猶未盡的叫旁邊的小丫鬟送她們出去,還叮嚀如果以後做了其他的花樣,頭一個要送到這裡來,她們少爺是京城大家來的,不怕東西貴就怕不好吃。
就在趙巧兒準備要出門的時候,一個丫鬟急匆匆的敢了過來,她看到兩個人還走出門口,這才鬆了一口氣,“可,可趕上了。”
“碧藍姐姐,這是要幹什麼跑的這麼急。”帶路的小丫頭詫異的問道。
碧藍丫鬟緩了一口氣,才說道,“少爺說魚圓做的好吃,要賞這兩人,叫我帶回去呢。”
帶路的小丫頭面露驚喜,“恭喜巧兒姑娘,還不快跟著碧藍姐姐過去討賞。”
碧藍丫鬟帶著她們來到了一處房子前,門口有兩個穿著綠夾襖的丫鬟守門。
“兩位姐姐,少爺要見的人,我帶來了。”
這下又有其中一個丫鬟帶著進入內屋,趙巧兒只覺得這大戶人家就是麻煩,這一路不知道經了多少人的手,還有內家護院,光養著這多人不知道要多少銀子。
到了內屋,有個穿著綢緞夾襖的丫鬟來領人,反覆叮嚀著她們不可亂說話,一會只管問什麼答什麼,趙巧兒連連點頭,只想快點領完賞回家去。
趙秀秀把耳朵貼在趙巧兒旁邊悄聲道,“這比咱村上的張富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