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2 / 4)

了18個自由屬性點,把智力提升到100點,記憶終於變得清晰起來。

“防滑線你們沒有刻上?”李明抬頭問道,他算是想起來了,每次修水泥路,都會有人用專門的切割機,在水泥地上切割出一道道的防滑線,目的便是為了防滑。防滑線的副作用也有,那就是長期超重的汽車碾壓的情況下,水泥地會失去平整性,到時候又要翻修。

於是在更久的未來,就換成了瀝青路面,那玩意不需要防滑線,摩擦力就很不錯。只是如今,沒有必要為了瀝青,就去煉油,且不說沒有分餾的技術,分餾出柴油、煤油和汽油,除了軍事用途外,最多也就是給百姓點點燈,這樣顯然太浪費了。

“手工刻畫的話,成本反而比普通的官道要貴……”張昭聽了李明的描述,連忙搖頭。

“怎麼都比青石路面要便宜許多不是嗎?反正都是要用十年的,每年的翻修成本都不止這個數了!”李明搖了搖頭,成本計算他如今一下子就能計算出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屬下這就安排!”張昭也需要算個三分鐘,才能計算出來。不過真計算出來後,倒也覺得這價格還算合理,於是欣然領命。

“交州那邊交代下去,大量招募蠻人修路,懂得漢字漢話的,工錢和普通漢人工人持平,不懂漢話和漢字的,工錢減少三成。”李明吩咐道,“至於中原就一視同仁,那裡的百姓這兩年遭災嚴重,恢復民生也非常重要!”

以前的官府還真是懂得節省,修橋鋪路,甚至興修水利,都是不給錢的,直接發動徭役,讓百姓免費幫忙修。這樣且不說百姓沒什麼動力,修出來的質量不好,只說朝廷雖然省了一筆工程款,結果卻拉不動地方經濟,據說先秦一動徭役,甚至能餓死一批底層百姓。

他從以前擔任會稽太守開始,就已經明確下令,有償徵發,在他治下廢除無償徭役制度。這樣的確是讓基礎建設的成本提升好幾倍,不過百姓生活質量提升,也就帶動了消費,最後還是作為稅收回饋給官府,形成了良好的迴圈。

“下一步,應該全力準備科考的事宜了!”李明看了看時間,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能不能脫離世家對軍政的壟斷,就看這次科考了!”

第39章 第一屆科考

一年的大旱,就算有蝗蟲作為補充,百姓依然因為飢餓不得不流離失所。

紀靈的五萬大軍投靠朝廷,結果朝廷最終還是養不起,眼看自己的待遇越來越差,便憤憤然暴動起來,北上投奔袁紹去了。袁紹同樣缺糧,好在紀靈來到河北,五萬大軍只剩下不到兩萬,這才勉強接收了下來。

朝廷的日子也不好過,尤其是潁川和兗州,被紀靈鬧騰了一番,好不容易恢復的秩序,再次混亂起來。百姓對朝廷沒有信心,於是紛紛南遷,他們很多人聽說,南方可以吃飽飯。

就這樣,公元196年三方勢力,幾乎都是在舔舐傷口之中度過,這口氣直至到了公元197年才稍微緩了過來。公元195年朝廷和河北幾乎沒有收成,196年的收成減半,兩年下來劉廷和袁紹一方面要互相戒備,一方面還要想辦法找吃的,日子過得非常苦x。

196年下半年,李明透過海路,為袁紹提供第一批糧食,交易五千匹未閹割的戰馬。同時透過海路,與袁紹達成了同盟。僅剩的兩路諸侯,明白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對付朝廷。

副作用也有,那就是袁紹在渤海,還有幽州的海岸邊,設定了不少的哨崗。不少哨崗還是在原本公孫瓚留下的基礎上重建的,最初袁紹也很奇怪公孫瓚為什麼要建這些玩意。

196年,李明治下的財政預算,七成都用於基礎建設,以工代賑等,接納二百多萬的百姓,同時拓寬了各州各縣之間的道路,新修了十多條一級公路,只可惜跨江大橋這種專案,他可做不出來。不過透過江運和海運,江東地區和徐州地區的交流也頻繁了起來。

商隊甚至前往青州和渤海等地經商,銷售糧食、魚鬆、藥材和毛皮等急缺的貨物。甚至已經淘汰掉的武器,也向袁紹出售了不少,其中以強弩和弩矢最為暢銷。

“這年頭,生意不好做啊!”197年5月份,李明看著這個月的會稽商會財務報告,不免有點意興闌珊,原料和粗加工的商品銷售情況好,只是利潤微薄。反而他看重的工業產品,比如武器,琉璃、絲綢和香料等,結果銷售從兩年前開始萎縮,今年才稍微好轉。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前兩年吃飯都成問題,北方那些世家門閥,有錢都用在屯糧上面,又如何有閒錢購買這些實際上沒什麼用處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