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也是難得的聰明人,聞言也不再阻止。
“太守大人尋找魯氏,應該是為了糧草的問題吧?聽聞有十數萬百姓遷到會稽郡,需要的糧草估計不少……我陳氏大部分的糧食,都已經交給魯氏出售,家裡還有四千石的糧食留著應急。大人如果需要,且贈與大人兩千石糧食便是!”陳琮作為家中長者,直接大手一揮,把二千石的糧食送了出去。
按照市場價,差不多是價值500貫的糧食,陳琮卻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送出去了。李明打算花錢買,不過陳琮卻是堅決不讓,推讓三次之後,李明不得不承了陳氏這份情。
在陳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第一批海魚就被帶了回來,還有二十多個海蟹。
“不錯不錯,這些海魚的品質都很不錯!”李明點了點頭,這些海魚和海蟹,都是按照他的辦法,裝著海水運送回來,倒是最大限度保證新鮮度。
古代就是古代,這些海魚就算靠近海岸,也是非常的肥美,後世到深海區域都撈不到。
只見李明‘唰唰’幾下,海魚就被切成了魚膾,自然有婢女準備好了醬油,甚至按照李明的意思,磨了一些生薑泥進去。
“這口感的確非常好,比河魚要好得多!肉質緊緻,不過能有這口感,大人的刀工也是關鍵!”陳琮品了一口,毫不吝惜的稱讚道。
“如果海魚都是這個品質,那麼河魚不吃也罷!”陳也是點了點頭,吃過海魚的魚膾,河魚也就稍微遜色了幾分。
吃過了海魚肉,自然也品嚐了一番螃蟹肉,如此陳和陳琮才能肯定,這海貨生意,或許真的挺有賺頭。不管是鮮貨還是乾貨,運到內地就不愁沒有買家。
第三天,李明開始返回會稽郡,這個時候他身後,已經跟著五百多個家丁,同行的當然還有陳應和魯肅。陳琮則是去雒陽活動,直至這個時候李明才知道,陳氏在雒陽還有人脈,想要弄到大末縣令的官職,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畢竟會稽那旮沓,還真沒人願意去。
至於大末縣令是否還在任,這個問題根本不算問題,也不需要李明下黑手,有的是手段,讓大末縣令乖乖滾蛋。
“這便是老牌世家的底蘊嗎?”一路上,李明看著身後的家丁和糧食,不由得沉思。
五百家丁是前期跟著陳琮前去大末開荒的,後續他們的家人也會過去。陸陸續續還會過去三千多人,這才是下邳陳氏全部家丁的一半,畢竟下邳這邊的田地也需要人手。不過根據實際情況,以後也會陸續在別的地方招募流民,這年頭就不缺流民。
“這些名義上都是佃戶,不過都屬於家中私產。若非擔心別人說閒話,招募到一萬人還是沒問題的。類似袁閥、楊閥、黃閥、李閥和王閥這樣豪門大戶,家丁規模往往達到三四萬人以上,只是分散到各地的莊園中,這才不起眼。”陳琮聞言解釋道。
“說起來,我們家也有佃戶家丁兩千人,最鼎盛的時候有三千人。如果說武技和功法才算是世家的硬實力,那麼糧食和人口,才是構成世家實力的基礎。”魯肅補充道。
可惡的有錢人……李明不由得吐槽道。
仔細想想,自己似乎也沒什麼立場指責別人……自家就有一千多家丁,大多還在軍中,少數在莊子和作坊裡面工作。這年頭招募家丁很容易,能吃上飯不餓死,就有不少人賣身。
五天後,眾人回到了山陰縣。兩千石糧食直接入庫,順便找到荀表,瞭解第一批糧食的去向。畢竟回來開倉的時候,結果發現整個倉庫空空如也。
“真沒想到,日曜居然能夠弄回那麼多的糧食……”荀表則是翻開收支的賬簿,遞到李明面前,“按照你的意思,六成以上的百姓,已經遷徙到餘暨到大末一線,進行開荒和鋪路;三成遷徙到縣和鄞縣的海邊定居,並派了漁民和船工,指導他們織網造船。
之前的糧食,四成運輸到餘暨縣,作為接收和中轉流民的用度;諸暨、烏傷分別運輸了一成半的糧食,大末那邊運輸了兩成的糧食過去。剩下一成運到縣和鄞縣,作為初期流民的口糧,後續隨著海貨被打撈上來,食物問題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
“所以說山陰這邊都不留下點糧食?”李明有點鬱悶。
“你派回來的人已經說明,後續還有一批糧食抵達,所以我與志才、慎言商議過,預留了十天的糧食應急即可。如果需要,還能在餘暨縣那邊調撥一批迴來,不過這樣會對收攏南遷的難民造成影響。
沒想到日曜能弄回如此多糧食,我擬分成四份,分別運到上虞、餘姚和句章各三百石,剩下的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