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肯定不會很差,但駱三太太是真沒管過事,一直都算是打醬油的,出門應酬還好,自家宴客就有點麻煩。現在駱思恭成親,這樣的大事出來,駱三太太估計是忙不過來了。
“我們留心些……”葉茜小聲說著。
駱三太太沒料理過這種大事,再就是駱七爺生母姜姨娘當了這麼多年正房太太,在國公府肯定有不少心腹下人。要是慶和大長公沒生病,威儀仍在,姜姨娘未必敢搞事,偏偏這個節骨眼上慶和大長公主生病。
姜氏應該是恨不得把駱思恭剝皮抽筋,在他的婚禮上搞點事絕對有可能。反正是駱三太太打理婚宴,就是鬧出事來,又有駱大老爺當護身符,慶和大長公主要是身體一直不好,肯定不會理會這些。
不過長房長孫的婚禮都不能來參加,慶和大長公主病的這麼厲害嗎?
姑娘們越來越多,葉薇出門這麼久,自然也有相熟的,正值春暖花開之即,姑娘們便約著去逛花園,駱六姑娘帶隊。葉茜和葉蕎則是坐定看戲,駱家本來就更亂了,再加上要尋事的姜姨娘,哪裡不去最安全,跟著太太奶奶們一起坐,就不信事情還能從上掉下來。
“聽說禮親王府要就藩了,皇上要給封處好地方,等藩地府邸建好就全家遷走呢。”駱三太太說著閒話,前幾天慶和大長公主進宮聽說的,也就順嘴說了出來。
事關禮親王府,葉茜和葉蕎也不由的留心聽去。親王封王之後就藩是慣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慶郡王府當年就因為孝文太后不捨就留在京城,雖然也有封地,但沒人要他們走,便一直住下了。
禮親王被留京城則是因為萬啟皇帝的怒火,初一十五下旨去罵,圈到府裡連門都不讓出。直到永昌皇帝登基時,禮親王很有一番表現,這才被放出來。
因為一直沒有封地,本以為禮親王府就這樣留在京城了,沒想到宋太后提起,永昌皇帝也覺得這個叔叔挺不容易。從某方面說永昌皇帝對萬啟皇帝這個爹也挺怵的,實在是脾氣讓人受不起,想到禮親王的遭遇,有種同病相憐之感。便把景陽封給了禮親王,讓他出京去當藩王,沒有造反意圖的情況下,當藩王還是挺爽的。
“景陽離京城不遠,物產豐厚,實在是個好地方。”旁邊就有太太接話說著。
駱三太太笑著道:“可不是,聽說皇上已經傳旨給地方,估計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去禮親王府賀喜了。”
又想到禮親王府的世子妃也是葉家姑娘,眾夫人不禁向章雨柔道喜,章雨柔已經得到訊息,只是她不閒話這些,駱三太太說的時候她也沒插嘴。
葉蕎不禁小聲道:“那菱姐姐就要離京了……”成為世子妃之後,姐妹們幾乎沒見過面,但總是同在京城,好歹總算知道。要是離京去了景陽,雖然說不上萬裡千山,但想訊息就不容易了。
葉茜也有點不捨得,不過按照規矩葉二老太太和葉景熙能一直陪著葉菱,一家人在一處也不算寂寞,道:“就藩是慣例,這是皇上的恩旨,是好事。”
藩王與公主不同,公主有豐厚的土地田產當做陪嫁,這些是她的私產,自己花用留給兒子都可以。藩王則需要封地來供養,沒有封地的親王,日子多少會有些苦逼。
太太奶奶們說著閒話,天空卻是飄起了陰雲,早上出門時天氣就不太晴,但還算馬馬虎虎,現在天空都快黑雲遮雲了,一副要下雨的模樣。太太奶奶們的話題也緊跟著轉了,成親當天下雨並不是什麼好事,有刻薄的自然會說上幾句。
駱三太太也滿臉擔憂的道:“這是要下雨了……”
因為春天天暖,她想的很好,太太奶奶們的席面在樓裡,姑娘們就在水池亭子裡,這樣既離的不遠,又能擺的開。要是大雨下起來了,亭子裡如何能坐人,戲臺也是露天的,大戲估計也唱不起來,得趕緊找其他取樂的伶人。
想到許多準備工作沒有完成,駱三太太也顧不上陪客,只讓媳婦輩的照看,她則趕緊去料理。雨能不能下起來不一定,戲臺仍然沒有撤,眾人仍然聽著戲。不過駱三太太走了,小聲的刻薄話也就多了。娶世子夫人弄成這樣,修國公府到底多缺管事的人,今天這酒席只怕吃不多痛快。
去逛園子的姑娘已經有6續回來的,葉茜仍然沒看到葉薇,便對跟著的喜鵲道:“去找找大姑娘。”
喜鵲趕緊去了,沒一會喜鵲就回來了,卻是小聲道:“大姑娘跟幾個姑娘在前頭沁心亭裡做詩,看到我過去就說我掃興,讓我回來了。”
葉茜知道葉薇還因為服裝的事生氣,既然有同路的,又在那種顯眼的地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