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想看看這個勇秀才有何想法。若周士相真有什麼為難之處,他也不會逼迫太甚,都是抗清的兵馬,誰家又沒有難處。

半響,周士相鎖眉展開,似是拿定主意,起身面向陳奇策等人,朗聲開口道:“老將軍率部遠道支援我太平軍,晚輩感激不盡,至於貴軍所提要求也斷無不合理之處,但晚輩的太平軍這幾個月也是損失慘重,更是急需糧草,因此恐怕晚輩不能答應貴軍要求。”說到這,不待吳遠等人變色,話鋒一轉又道:“不過老將軍看這樣如何,晚輩願以新會城來謝老將軍來援大恩。”

聞言,陳奇策豁然站起,露出不可置信神情,訝聲道:“周兄弟此言當真?”

吳遠等陳部將領也都驚訝站起,均是震憾看著周士相。太平軍這邊,除了已知周士相決定的宋襄公,陪席的秦智生等人也是一臉訝然。須知新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不僅是廣州的西南門戶,更緊鄰譚江,於陸上進可威脅廣州,退可扼守清軍西進通道,又有水師於譚江倚靠,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寶地。正因新會如此重要,所以李定國二攻廣東才集中主力攻打新會,而廣州的尚可喜為了保此要地也是拼了全力,如此要地,周士相說放棄就放棄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

清軍入關以後,南明軍隊一直就被清軍壓著打,兵敗的慘況已不能用失地喪師來形容,幾乎就是全盤崩潰的局面,若不是孫可望主導的大西軍出滇聯明抗清,接連在湖南和廣西取得數次大捷,恐怕安龍府的永曆小朝廷早已宣告滅亡。然自明清主力在湖南僵持不下,李定國又兩攻廣東失敗後,明軍明顯後繼乏力,再不復前兩年剛出滇抗清時的風光。身處清廷漢軍兩藩王坐鎮之下的廣東境內,凌海將軍陳奇策更是對當前局面有切膚之痛。

沒有地盤就沒有糧餉來源,沒有糧餉和一個穩固的後方支撐,任何一支軍隊都沒法持久戰鬥下去。作為明軍主力的原大西軍有云南和貴州所產支撐,因此孫可望和李定國才能和清軍反覆戰鬥僵持下去,可沒有地盤的陳奇策卻只能帶領數千部下盤踞在海外小島上面苦苦支撐。

上、下川島面積很小,島上又沒有居民,平日只漁民偶爾在此歇腳,如此貧瘠之地又哪裡能養活陳奇策手下幾千人,因此陳奇策做夢都想能岸上取得一塊立足之地,一來收復失地,二來能養活部下。

然而幾年下來,陳奇策卻還是隻能望陸興嘆,他不是沒有試圖奪取岸上的城鎮作為根據之地,可幾次上岸進攻都被當地駐守的清軍擊敗,無奈也只能退回上下川島等待局勢的變化。此次他力排眾異堅持要率部入譚江援救新會,除了清楚新會對於明軍的戰略重要性外,又何嘗沒有藉此契機奪取清軍幾座城池,為水師謀取安身之地的打算。

但上岸以後部下和清軍的交手卻打消了陳奇策這一念頭,清軍雖總體潰敗,但作為主力的漢軍旗兵卻敗而不亂,甚至還能在敗退路上擊敗追擊的水師,這讓陳奇策明白單憑他現有的力量是根本無法獨自擊敗清軍收復失地的。

入城的路上老將軍已盤算過。只待將戰利品分完,他便率部沿江進攻一些清軍守軍較弱的地方,從這些地方獲得糧草補充後再撤回上、下川島。新會這邊只留偏將鄭成魁部少量人馬配合太平軍行動,同時負責控制新會段譚江至出海口的江面,好在李定國大軍再次東進時揮師三入譚江配合大軍作戰。

不曾想,周士相卻提出一個讓陳奇策不敢相信的建議,他竟然要將新會城讓出來!

因為過於激動,陳奇策鬍鬚都顫抖起來,吳遠等人亦是瞪大雙眼直直的望著周士相。

“新會可是周兄弟率部下拼死血戰才奪取下來,又在清軍合圍之下堅守數月才守下來。如此堅城,周兄弟真捨得讓給老夫?你把新會給我,太平軍又何處安身?”

陳奇策大是疑惑,據齊豪所說,周士相率領的太平軍乃是從羅定那裡一路和清軍血戰才奪取的新會城,除新會城外,太平軍並無其它地盤。如今太平軍不僅奪了新會,更守住了新會,清軍新敗。短期內再無回返可能,周士相不趁這個時機修整兵員,籌措糧草補充實力,反而要將地盤拱手讓出。卻是做得何打算?

這個問題不僅陳奇策疑惑,吳遠等陳部將領更是不解,傳統地盤的觀念讓他們根本不理解周士相的讓城之舉。這年頭,有地盤才有實力。有實力才能生存,沒了地盤,尤其還是新會這樣一座堅城。太平軍想做什麼,周士相要做什麼?

秦智生等陪同的太平軍軍官們也是不解周士相用意,但他們卻沒有開口詢問,因為他們知道千戶的每一個決定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