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江南),有的地方更是連續被屠,致使江蘇成為人口損失最大的省份,比已經成為“無人區”的四川還要嚴重。
如果說其它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天災、流寇影響導致人口下降厲害,那麼江蘇的人口下降則完全是滿清大屠殺造成,同時江蘇反抗滿清的程度也是各省之最。
儘管各省人品都銳減的嚇人,但即便這樣,太平軍實際控制各省人口相加,也有2100萬左右,已然是明、清、吳三家控制人口最多的勢力。
人多力量大,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強大的基石,周士相對於人口恢復的重視絕不亞於北伐滅滿清全族。因此江南暴亂平息之後,周士相趁機強力推行建村設鄉,用新的體制取代江南舊有體制,以此來穩定地方,恢復生產,讓飽受戰亂苦難的百姓能夠有更好的條件繁衍子孫。
參與江南暴亂的通虜暴亂士紳大多被滿門甚至舉族連根拔起,大量土地從這些士紳手中剝出,大量“浮財”也成為官府維持地方的財力和太平軍的軍費。
一些沒有通虜,但在暴亂開始後選擇“中立”計程車紳也被加以警告,被勸捐勸糧。參與通虜並參與暴亂,但在暴亂髮生後卻及時醒悟,轉而幫助官府鎮壓教民計程車紳,或多或少的被減輕了罪責。主持鎮反運動的汪士榮要求這些士紳出資替災民修繕房屋,或集資修建孤兒院、濟老院等。而那些堅定站在太平軍一邊計程車紳,得到了他們的回報。
經汪士榮上報,周士相親批,約有兩百多名開明士紳子弟被保舉送入南京的武備學堂和開設在南都、蘇州等地的中學堂。大致同等數量的開明士紳子弟被招入府縣衙門六房,鄉村公所任職,並給予那些士紳榮耀,從而使他們脫離原先計程車紳圈子,成為太平軍最堅定的擁護者。
。。。。。。。。。。。。
在馬車上,周士相一邊批擬各地送來的奏疏,一邊感受車外的田園風光。不過,他總感覺外面的風光有點彆扭。彆扭的原因是鎮江知府不知道腦袋哪根筋搭錯了,竟然讓人將官道兩側的民間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著十分的剌眼。
莫非這就是官僚的通病?
也許,鎮江知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想大帥看到沿途過於破舊的房子,不過這好心顯然不被周士相買賬。只是周士相倒無意就此事找鎮江知府的麻煩,因為在他的前世,地方官員就喜歡這樣幹。彷彿用白石灰將那些破房子刷一刷,就氣象一新似的。
對鎮江往南都的這條官道,周士相還是滿意的。這條官道大體上依舊保持著甲申以前的模樣,一路上地基都很平整,偶有損壞處,也都由鎮江和順天兩府組織百姓修整一新。
相比其它各省,哪怕是現在發展最好的廣東,江南一帶的道路條件都是上佳的,完善程度也好的多。這主要得益於當初修建這些官道時基本是以石板做路基,再差也是石子鋪就,因此不似其它地方因為財力原因修造時偷工減料,所以二十年戰亂下來,江南的官道還是能夠承擔起它應有的使命。
經濟越好的地方,交通設施必然會好,因為這是商業的需求。交通便利了,自然就會帶來商業,從而改善當地百姓的民生。周士相明白這個道理,當初他在廣東時就曾給廣東巡撫衙門寫過一句口號,叫“要致富,先修路”。
只可惜,其它地方不能像江南這樣,畢竟地區經濟發展有差異。現在人口又損失得厲害,恐怕沒有幾十年時間,都不會恢復到明朝極盛時期的人口兩億多。沒有足夠的人力,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
周士相已經下令湖北巡撫袁宗第想辦法從郝搖旗手中將韓王弄過來,如果對方能夠做到,湖北歸入中央的事情就可以緩上一緩,畢竟也要考慮到忠貞營的因素。
要是太平軍現在開進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開封的李來亨他們,真的就沒有退路了。
和平解決忠貞營,甚至吳三桂,是周士相的願望。相較滿清而言,二者都是漢人,前者更是高舉明朝旗幟,後者雖然助紂為虐,但現在也和滿清打得頭破血流,所以從恢復中華這個大局來看,周士相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他們大動干戈。
如果吳三桂願意歸順,周士相不介意讓他和李晉國、李來亨一樣享受親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將來在除兩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區,擇一塊地盤給他們永鎮。遼東、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這不取決於周士相,而是取決於吳三桂、李來亨自己。
陰差陽錯將守衛開封重任擔下來的唐三水前幾天派人送信來,信中是大道委屈,說忠貞營是如何不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