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之中,父母既為尊長,你須有孝敬長輩之心。因此,你不能與父母爭大梨!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兄弟姐妹,既是兄弟姐妹,你須顧置兄弟姐妹之情,所以你也不能與兄弟姐妹爭之!”
吳應熊點頭道:“兒子謹記。”然後又疑惑地問道:“若兄弟姐妹要取大梨,怎麼辦?”
長子的這個問題讓吳三桂再次愣住,隨即很是不快的斥責道:“身為兄長,你只需記住自己該如何辦就行了,至於兄弟姐妹們,由的他們自選。”
吳應熊沒想到父親會突然發火,嚇得趕緊答道:“兒子謹記!”
一直在聽的吳應麒卻問道:“父親,你叫大哥取小的,那麼誰該拿大的呢?是我麼?”
吳三桂哭笑不得地看著次子,真不知說他什麼。
“除此之外,父親認為還有幾種情況呢?”吳應熊在沉默後卻突然又發問。
“還有三種情況。”
“哪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兒子處在眾世俗之人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先取,且必須取大梨!”吳三桂不容置疑道。
吳應熊聽後若有所思,接著又問:“第二種情況呢?”
吳三桂道:“第二種情況是兒子處於眾聖賢之士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最後才取。”
“第三種情況呢?”
“第三種情況是你們當中既有聖賢之人,又有世俗之民時。”
“兒子如何辦?”
“你應該在世俗之民後聖賢之人前取梨。”
聽完父親的三種取梨之道,吳應熊很是迷茫,似懂又似未懂,他對父親道:“父親教兒子此三種取梨之法,兒子覺得其道理太過深奧,不知父親能否給我解釋?”
吳三桂剛要開口,次子吳應麒卻道:“父親,我才不管什麼三種情況呢。在我看來,只有一種情況,也只有一種方法!”
吳應熊看向弟弟,問道:“只有哪一種情況,一種方法?”
吳應麒道:“對,在我看來,不管是世俗之人也好,還是聖賢之人也好,都是外人。因此,對我來說,就是在外人之中時,如何取梨。”
“那你怎麼取呢?”
“當然取最大的梨。”
“為何?”
“能有大梨取卻不取,那是虛偽。我可不願為個虛名而棄了實惠。”
聞聽次子所言,吳三桂眼睛猛的一睜,仔細打量起這個在他看來頗是有點不學無術的兒子。
吳應熊卻有些生氣,他道:“二弟,父親要我們分三種情況取梨,怎的到你這便只有取大梨一途呢?”
“不是吳家人,我便只取大梨,難道要讓大梨給外人不成!”
吳應麒說的理直氣壯。如此一來,身為兄長的吳應熊便更加生氣了,他怒道:“父親給出三種情況,是讓我們好生思索,不是讓你這般只圖實惠取法。若真如此,為何父親要給三種情況讓我們思索呢!”
“父親其實是希望我們取大梨的,是吧,父親?”吳應麒沒有理會大哥,而是看向父親。
吳三桂一時語滯,實在是沒有辦法在長子面前支援次子的見解,雖然這個見解很合他的心意。他之所以出這取梨題讓兩個兒子參詳,不就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何時取大梨嗎。但現在看來,次子應麒卻是將自己所設統統推翻,一語直指其核心,那便是不管什麼情況,都先將大梨取了。這一點,可是深合如今這天下大道的。
“父親,二弟所言你沉得荒唐麼?”吳應熊真被弟弟的話氣到了,想從父親這裡得到支援。
“荒唐?或許吧。”
吳三桂有些失神,視線轉向長子臉上,淡淡道:“應熊,你想明白了麼?”
吳應熊搖頭道:“兒子愚鈍,想不清其中道理。”
吳三桂也搖了搖頭,對他道:“不是你愚鈍,而是這些道理有些特殊,非書本之中可以學到的。。。。為父要你在世俗之人當中時,要徑取大梨,是因為世俗之人,往往圖一時之實惠者較多,而顧及其他者較少。你若置身於世俗之人當中,不能專取大梨,沒有得到實惠事小,連存活的機會恐怕都沒有了。”
吳應熊奇道:“活著的機會都沒有?”
吳三桂點點頭,道:“正是。在世俗之人中,一切教化都屬附庸,唯生存才是根本。你若不懂此理,別說取不到大梨,連小梨你也無法得到!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