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隨同尚可喜一同前來的除了王府親衛,另有平南王麾下大小將官十數員,都統、副都統、協統、漢軍總兵官、副將各立兩側,人人手按佩刀,昂首挺胸。

廣東總督衙門也有派員前來,卻是領總督衙門標兵的參將胡國立。此番平南王親自率兵出征,李率泰難得派出手下標兵,雖只六百人,但卻是廣東綠營精華所在,不說以一當十,以一當五卻是不在話下。

胡國立也是悍將,其是海盜出身,前朝崇禎年間就在洋外為盜,弘光時應廣東明朝政府招撫而成官軍,李成棟領清軍破廣州後其率部請降。順治五年李成棟反正歸明後,胡國立卻是沒有跟隨,反而率部棄官投海觀望風色,等到李成棟事敗,清軍再入廣東,他這沒有“從賊”的清將自然受到重用,不過其海盜身份卻是不入尚可喜和耿繼茂兩位王爺法眼,倒是新任總督李率泰對他青眼有加,刻意提拔之下現已是從三品的參將,直領督撫標兵,在廣東綠營中已有一足之地。

總督府都出標兵了,靖南王耿繼茂沒理由不出兵相助。新會乃是廣州門戶,其得失直接關係廣東全域性,要不然去年李定國也不會以數萬大軍久攻此地的。歸根結底一句話,新會斷不可失。耿繼茂雖年輕,但也是自小就在軍中長大,對兵事並不陌生,故當新會失守訊息傳來,他也坐不住了,親自前往平南王府以晚輩之禮拜見尚可喜,最終尚可喜以平南王之尊親征,耿繼茂雖坐鎮廣州,但靖南王府還是精選了一隊兵將供平南王調遣。

耿繼茂調得這隊兵比之李率泰的標兵人數要少,只500人,不過卻都是正宗的正黃旗漢軍精銳,倒是不曾摻假,弄些老弱病殘應付。領軍的靖南王府都統耿仲德,此人是耿繼茂父親耿仲明的堂弟,和平南王尚可喜也是老相識,當年在東江時和尚可喜也曾在一口鍋裡撈過飯吃。

耿繼茂年輕氣盛,耿仲德卻是老成持重,雖說骨子裡也有如今俺耿家也是藩王的傲骨,但明面上對尚可喜這個老相識還是頗為尊敬。這份尊敬於其說是對平南王的尊敬,倒不如說是對能打仗的尚可喜之尊敬,畢竟自耿仲明死後,耿家能夠獨當一面領軍的人材基本凋零,就是這王爵,要不是紫荊城裡的太后看在先帝和已逝的多爾袞份上才讓皇帝開了口,要不然耿家這王位早八杆沒影了。

領軍打仗不是兒戲,又是事關廣東全域性的大事,耿仲德自知才能有限,故自覺領著麾下五百旗兵聽從平南王調遣,並無怨言。

尚可喜在路上時就已得報世子正在遣兵猛攻新會,對此他沒有過多幹涉,一來是想讓兒子能夠親自指揮一戰,積累些經驗,順便建立起平南王世子的權威來;二來則是想看看新會城中那支叫太平軍的兵馬實力到底如何。

到了軍營後,人還未下馬,卻聽營中已經響起收兵的命令,尚可喜一愣之下,拿起千里鏡朝新會城看去,千里鏡中攻城的綠營正在狼狽後撤,城上的太平軍則正在歡呼雀躍。

見狀,尚可喜勃然大怒,心頭無名火起,臉黑如炭,恨恨放下千里鏡,頭也不轉便對一眾侍衛傳令:“吹號,叫本家兵壓上去,今日誓破新會!”(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八章 攻守(七)

“喳!”

平南王發了話,頓時就有侍衛領命前去傳令。

所謂本家兵,指的是尚可喜當年降金後所領的直系兵員,洪太賜名為“天助兵”,尚可喜自稱為本家兵,其實就是尚可喜的包衣奴才。這些個本家兵多是原明軍東江精銳,打起仗來頗是勇敢。

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後,尚可喜隨清豫親王多鐸鎮壓李自成農民軍,在此過程中尚可喜的本家兵出力甚多,立下不少功勞,多鐸大為稱讚,笑稱智順王手下的兵打狗厲害。(作者注:尚可喜於順治六年得封平南王,之前為智順王)

順治六年因南方數省復叛,清軍八旗兵力不足,多爾袞聽從洪承疇建議,以漢制漢,遂命已歸返遼東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各率家口舊部再次入關南下,孔有德自湖南戰場進軍廣西,尚可喜和耿仲明則進軍廣東。進軍廣東的過程中,清軍可謂是一路破竹,這其中尚可喜及其所轄的本家兵是出了大力的,故而清廷在決定廣東歸屬哪位藩王的永鎮之地時,朝中傾向尚可喜的官員佔了大半,導致耿精忠只能在暗地裡做些手腳,而不是底氣十足的和平南王府爭奪廣東。

不過本家兵雖猛,但從崇禎五年尚可喜降金到現在也已是二十年之久,二十年間,當年年富力強的本家兵早成了老人,哪還堪上馬廝殺。又連年征戰,眼下尚可喜軍中的本家兵已不足500人。這500人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