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團都指揮也是臨設一職,現今廣西和湖南都已無大戰,故軍團編制全部撤消,都指揮也卸任交出兵權,以免將領坐大。

各省局面現在是廣東巡撫廖瑞祥節制潮汕第七鎮、肇慶第八鎮,及新七、新八兩鎮,水師則由軍帥府直管;廣西方面巡撫邵九公節制三鎮;湖南方面趙四海節制四鎮;新成立的湖廣援剿軍團節制五鎮兵,而遠在安南的趙自強則節制遠征軍全部。加上東進太平軍和江西留守兵馬,太平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20萬人,但主力不足十萬,騎兵只有3600餘人。相對滿清方面在北方的騎兵優勢,太平軍落後很多,且短時間內根本無從縮小這方面的差距。

鐵毅渡江後,按慣例派人向城內射入勸降信。勸降信的內容現在都已規範化,大體就一個意思,若不投降,城破之後官紳及其家族皆屠。若降,則原官任用。

。。。。。。

“想我張長庚蒙太宗皇帝簡拔,從旗下筆貼式得為秘書院編修,僅一年便遷弘文院侍讀。一日,太宗皇帝至弘文院,見我衣衫上有補丁,立讓旗下撥了數戶奴僕於我,又給大房一座,更給佐領一職,使我張長庚能衣食無憂。當今聖上更是信重於我,命我任湖北巡撫,又升湖廣總督。我自赴任起,便殫精竭慮以為大清平定湖廣,不負聖上期望。然,卻怎麼也沒想到會是今日這般。。。”

總督衙門裡,對著一眾幕僚,張長庚怎麼也說不下去。眾幕僚也是哽咽連連。

“只恨曹壽、馬玉龍之輩忘恩負義,寡廉無恥,背棄總督,以致我無江防可依,坐看賊兵困城!”

武昌知府朱昌緒情緒很激動,雙手緊緊握拳。現在武昌城中因為明軍的勸降人心浮動,不少官員都有降意,尤其是家眷都在城中,家族又在湖北境內的更是恨不得總督大人馬上開門投降,要不然他們可就活活跟著陪葬了。只不過拿清廷的俸祿,平日撈些小錢,真要弄得全家老小連同宗族被太平軍給屠個精光,那可真是冤枉的很。

朱昌緒是湖北襄陽人,順治四年進士出身,按理,他一家老小都在城中,宗族又在襄陽,沒道理堅持不降,要做主戰派。可從見到張長庚起,朱昌緒卻是激動連連,口口聲稱絕不投降,寧全城官紳百姓玉碎,也不為賊兵輕辱。這態度,讓其他一心想降的官員們很是厭惡。可總督大人拿不定主意,誰也不敢開口說就這麼降了。

。。。。。。。。。。。。。

今天姐姐帶了瓶五糧液給我,68度,人生頭一次喝這麼高大上的酒,剛進肚半瓶,我感覺我充滿力量啊。

我仰天大吼:“請諸君訂閱吧!”(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四更)

諸官不敢說投降的另一個原因是董學禮那邊開了殺戒,把幾十個嚷著要投降的兵丁腦袋給砍了,這會親自帶人坐鎮城門,說什麼誓死也不降呢。

董學禮為什麼不肯降?因為他手上沾了太多夔東兵的血,而且這血債不是這幾年才有,而是早在十六年前就欠下的。當年李自成打孟縣,董學禮渡河援救,一下就殺了幾千農民軍,樑子結得深。這幾年在湖廣提督任上,先是打歸州、巴州,後又攻巫山,斬獲夔東兵首級不下千顆,害了多少夔東家眷,真要開城投降,夔東那幫大賊能饒過他?因此這武昌城裡誰都能降,唯他董學禮降不得!

所以沒張長庚帶頭,眾官員還真沒那個膽說投降,萬一董學禮發起瘋來,他們可不敢保證頭上這頂戴能保住他們性命。有張長庚帶頭,那就不同了。總督大人發話要降,董學禮再不肯,他手下那幫人總要聽吧,這船馬上就要沉了,船長要死,船員們未必也想死啊!

可張長庚在那還兀自沉浸在陳年往事中,想到動容處,也不顧那麼多人看著,拿袖往臉上就那麼一抹,看得那幾個跟隨多年的幕僚都是為之哀傷:恩主這是念舊,念情,情義中人啊!

“總督大人,卑職以為大人當馬上開啟藩庫,盡提庫銀犒賞守城將士,以振發士氣,如此,我武昌城才有一線生機!”

朱昌緒見張長庚光在那哀聲嘆氣,抹眼淚,有些急了,這不瞎耽誤事嘛!一幫人在這乾坐了半天,一個穩妥的章程都沒有,真是幫庸官,無能透頂!守城守城,只要有銀子,還怕將士們不肯賣命?還怕這城中募不到足夠青城上城?所以這當務之急,是趕緊拿銀子出來,不是在這抹什麼淚!

張長庚聽了朱昌緒要開藩庫的請求,卻是微怔了一下,正要開口說什麼,湖廣佈政使何真伯就搶先開口道:“朱大人,你說的倒是輕巧,可這藩庫哪還有銀子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