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的任務便是專門接應張尚書和浙軍弟兄。”
“滿蒙特別行動隊?”
這個很是奇怪的名稱讓張煌言和一干浙軍將領聽著都是一頭霧水。
張煌言不解道:“何為滿蒙特別行動隊?”
那木圖笑道:“我等從前都是滿蒙韃子,爾今又用這個身份潛入江南左活動,故而大帥說我們是深入敵後的利劍,因此以滿蒙特別行動隊稱之。”
。。。。。。。。。
作者注:偽清順治年間將明朝南直隸改為江南行省,大致為後世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江南右為江寧府、蘇州府一帶(江蘇);江南左則為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等地(安徽)。(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
滿蒙特別行動隊是江西御史李之粹所上“以清軍服色順流而下,揚言贛省援軍入江寧”之策的落實,不過周士相派出的並非偽清軍,而是實打實的滿蒙大韃子,目的也不是襲取南京,而是破襲南直隸,奪取安慶。
延平王在南京大敗的訊息已由軍情司在江南的情報人員透過間道傳到南昌,與此同時安慶方面也傳來訊息,清安親王嶽樂在得知鄭軍南京大敗後,即領北方數省綠營兵搭乘安慶水營的船隻趕往南京。安慶則交給了固山額真巴尤布達什統帶3000河南綠營負責。
鄭軍的大敗讓周士相不得不召集諸將緊急軍議。兵官董常清建議北伐軍主力當立即從江西饒州向徽州進攻,爾後經寧國府、太平府直趨南京城下,搶在順治大軍趕到之前強攻南京。
董常清認為只要奪下南京,便可以南京為據,接著出兵攻佔鎮江,整合江南反清力量,和順治大軍隔江對峙。若清軍渡江,則以主力與清軍決戰。若勝,清軍必將一蹶不振,無力再戰;若敗,北伐軍則退守南京,和清軍一樣堅守不出,同時從廣西、湖南兩個野戰軍團抽調主力鎮從江西來援。這樣有南京堅城可依,又有援軍可至,清軍困頓城下,時間一久,必成勞師,到時內外夾擊,韃虜授首之期不遠矣。
董常清這個提議很有冒險精神,甚至有可能一舉擒殺韃酋順治,所以諸將聽著很是心動,然而一個現實難題卻擺在了眾人面前。寧國、太平府一帶多是丘陵地區,不便大軍行軍,南京以西更是如此,千餘人的兵馬能輕易透過,可幾萬人的大軍連同輜重、民夫卻是難以迅速透過,更無法在南京西面展開。
南京又是堅城,城內清軍剛剛打敗鄭軍,士氣高漲,不可能再跟鄭軍兵臨城下般一樣惶恐,直以為末日將至。另外嶽樂又從安慶帶了北方數省綠營兵去了南京,所以保守估計南京城內的守軍兵力恐怕也要比北伐軍多,再加上清軍繳獲了鄭軍大量火炮軍械,使得太平軍攻城難度陡增。萬一攻城不下,北伐軍豈不成了孤軍,成了勞師,重蹈鄭軍大敗覆撤?
李之粹和桂永智堅決反對董常清的冒險之策,他們認為自古下南京必先奪其上游,而南京上游兩座重鎮九江和安慶是兵家必爭之地。只有取得安慶和九江的控制權,才能考慮攻打下游的南京,否則易被夾擊。
桂永智甚至勸說周士相不要著急攻打南京,而是當穩固江西,東面圖取閩浙、西面則佔領湖南全境,配合忠貞營打下武昌,徹底收復湖廣,然後集中兵力打進貴州,一舉解決雲貴的多尼和吳三桂兵團,這樣便可以整合粵、桂、閩、浙、滇、黔、鄂、湘八省地盤,和清廷隔江對峙,緩圖緩取,以一路軍收復四川,佔領漢中收復陝甘;一路軍從上游下江南,這樣清廷首尾難顧,顧東便失西,顧西便失東。東西兩路無論哪路得手,對清廷都是致命打擊。
江南為財賦重地,陝甘則為精兵產地,桂永智之策,便是逼迫清廷二先其一,無論選擇保哪個,或是丟了哪個,清廷在北方的統治都會被動搖。只是此策施行起來,耗時日久,沒有三兩年時間根本無法辦到,且還要擔心中途有什麼變故,尤其是被困在雲貴的清軍畢竟是清廷最大的一支重兵集團,滿蒙八旗有足兩萬人,吳三桂部下也是精兵強將,真要打雲貴,勢必一場惡戰。
以太平軍現有的實力,便是能夠成功殲滅雲貴清軍,付出的代價也將大到周士相無法承受,等到舔完了傷口,恐怕滿清那邊也能回過氣來。且最重要的是,若採納桂永智之策,則戰爭的主動權在一開始便將轉入清軍之手,因為韃酋順治已經御駕親征,又有南京大勝,所以順治是不可能坐視太平軍穩固江西,謀取閩浙,任由多尼大軍被困西南而不管不問。
幾乎可以肯定,順治在抵達江南之後,肯定會向江西進軍,趁著擊敗鄭軍的風頭迫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