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識字斷文的官吏,三來也容易給奸小可趁之機,所謂亂世當用重典,既然太平軍東征潮州是為了放幹潮州的鮮血,讓潮州成為赤地,就不必循規倒矩,有什麼婦人之仁,先行殺光徹底控制住局勢再說。總之,不管是冤還是不冤,已經殺了的就沒法把人救活,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量將活著的百姓完好無損,不捱餓不挨凍的遷到惠州,然後送到廣州去。(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訊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大明永曆十二年二月初五日,濟度大軍進至福建南詔,其前鋒蒙古正紅旗拉克申部與太平軍騎兵旅蘇納部激戰於南詔所黃岡嶺一帶。此役,雙方互有勝負。天黑之後,蘇納部從黃岡嶺撤出,拉克申部遂佔據黃岡嶺,因夜色已黑不敢追擊。
次日,清簡親王濟度領大軍至,親設中軍大帳於黃岡嶺,設左軍於黃岡嶺東二里處,設右軍於正南三里處,三軍遙相呼應。營帳相連十數里之地,聲勢顯赫。左軍為直隸綠營兵、河南綠營兵組成,計有兵8000餘,伕役2000人,左軍統帥為滿州正黃旗都統納海。
直隸綠營為順治元年所定,設巡撫,置撫標左右二營,並設宣府、真定、薊州、通州、天津及山海關六鎮總兵官,並鎮標以下各協、營、汛。此次抽調南下廣東直隸營兵為真定總兵楊鎮威、通州總兵張膽所領鎮標左右二營,其中楊鎮威部2200兵,張膽部2000兵。
楊鎮威原為姜襄部將,姜襄反正歸明後其卻與清軍私通,暗中變節領所部600兵叛亂,殺害姜襄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級出城投降。清軍入城後,攝政王多爾袞下令除楊鎮威的官兵家屬外,大同城內的官民兵吏盡行誅之,藉以洩憤。共殺害大同城中軍民百姓30餘萬。楊振威則憑藉賣主之功被多爾袞委以真定總兵官之職。
張膽原為遼東關寧軍祖大壽部將張存仁手下的一個千總,張存仁隨祖大壽於大淩河城向清軍投降後,其隨張存仁一起被編入漢軍旗。後順治六年張存仁被清廷授予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張膽亦被張存仁提拔為通州總兵官。張膽曾率兵砍伐榆園林木,又挖掘黃河大堤引黃河水害山東榆園義軍,造成山東軍民百姓數十萬死傷。
河南綠營所調南下兵為歸德總兵劉忠部鎮標左右二營2500兵和南陽總兵張超部左右二營2000兵。
劉忠此人原為駐守河南洛陽的大順軍平南伯,順治二年向清睿親王多鐸投降,致使大順軍在河南的經營毀於一旦。不過劉忠投降後並沒有得到清廷任用,而是被閒置。直至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方被任用為河南副將,其後又被提為歸德總兵官。張超原是明將,曾參與劉澤清反清。後見機不妙重新降清,被清廷任命為南陽總兵官。
左軍統帥納海是額真喀山之子,崇德二年,曾與弘文院學士席特庫一起致書錦州守將祖大壽。後自廣寧入邊。獲明軍巡邏兵十二人,斬九人。崇德四年,納海隨武英郡王阿濟格攻打錦州,其後隨太宗攻打松山,明兵出戰,納海一力擊之,斬級五十,獲甲四十。得洪太稱讚。後明軍自杏山走塔山,納海奉命與鄂莫克圖帥師邀擊。追至筆架山,斬級四百,俘二十八,獲馬二百餘。敘功,予半個前程,命攝噶布什賢噶喇昂邦。從貝勒阿巴泰伐明,自黃崖口入長城,趨薊州,敗明總兵白騰蛟、白廣恩,遂略山東。順治初,遇恩詔,進三等阿達哈哈番,其父喀山死後,襲二等精奇尼哈番。
漢軍兩白旗14個牛錄獨編為右軍,計戰兵5800人,大小炮385門,另隨軍伕役4000餘人。右軍統帥為貝勒杜爾佑。
清軍入關後,因剔發易服導致滿漢民族。矛盾加劇,若使滿洲人直接控制新附漢人往往難以達到目的,有時甚至因為指揮不當逼反綠營,因此清廷或委派漢八旗軍官統領綠營,或將明軍降將編入漢軍旗,並令其率領原部參戰。以漢軍來維繫對綠營的統領既達到了控制之效,又可收征戰之功,使得綠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此次南下漢軍將領便半數盡為明軍降將,所率烏真哈超炮營更是以原明軍東江鎮軍官為主。
貝勒杜爾佑是濟度一黨,其是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列名者,故每次議政王公大臣會議都附和濟度,與安親王嶽樂十分敵視。
濟度親率前鋒營兵1100餘並蒙古兩紅旗4900兵為中軍,又有伕役3000餘,簡親王府戈什哈親兵300人。
大軍進至黃岡嶺後,濟度頒令糧草囤於南詔,待大軍進至潮州後再隨軍轉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