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1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有了土地,有了財富,有了值得保衛的東西,任何人都會在太平軍這個集體中戰鬥下去。

太平軍的大義是反清,但為何反清,並沒有多少人能說得清,這個時代的人沒有民族國家觀念,周士相能灌輸給他們的就是最原始,最野蠻的理念——滿清佔了我們的土地,搶了我們的金銀,玩弄我們的女人,還要把我們當牛羊一樣奴役,所以我們要反抗,奪回屬於我們的一切,我們絕不為奴!

這番話在後世聽起來近乎可笑,可是卻是最有效的口號。

“為了大明,為了太平軍,為了你們的妻兒老小,你們必須戰鬥!”

周士相頒佈了太平軍歌,不是新創,而是將元末紅巾軍的軍歌拿了過來,一字不改的命全軍習唱。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

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每天,各處太平軍的軍營中,都會聽到一隊隊計程車兵操著大刀、長矛、火銃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大聲歌唱著。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援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

和民政相比,軍政無疑佔去了周士相大半精力,為了強化各鎮戰鬥力,他在各鎮之間來回視察,衛尉以上軍官幾乎都接見了一遍,兵備講習所也去了幾趟,甚至在第一鎮親自為士卒示範前世所學步兵剌殺術。

因條件有限,周士相無法為火銃兵配備剌刀,因此火銃兵都是另佩腰刀,腰刀數量不夠的便配匕首和短劍,以免在霧雨天氣作戰時,火銃變成如神灣之戰時的燒火棍。

剌殺戰術的教練主要集中在長矛手這一塊,長矛統一制式三米五,以白蠟杆製成。作戰時,若雙人組刺殺則一人刺腿一人刺頭;三人組刺殺一人刺頭、一人刺腿、一人格擋。訓練和作戰時都以簡單靈活為前提。

為最大程度發揮火器優勢,各鎮所轄三旅中的丙旅為全火器作戰部隊,甲旅和乙旅以刀盾手和長矛手為主。火銃旅列隊作戰時,要分置兩翼形成交叉火力。戰況激烈,火銃射速無法壓制當面敵軍時,火銃手則棄火槍拔刀作戰。

如集團作戰,則騎兵旅承擔側翼掩護,炮營置於大陣後方,視其必要前突作戰。步炮協同這個戰術周士相還沒法在軍中推廣,主要是炮營這一塊火炮屬於落後的前裝炮,炮子多是實心彈,而能發射散彈的大杆子銃和虎蹲炮數量有限,威力和射程也有限,根本不可能搞什麼步炮協同。真要這樣做了,被自家炮火轟死的肯定要比清軍多。

在香山第四鎮視察時。周士相向廣州傳回一道命令,要宋襄公組織鐵匠打造鐵鍬,哪怕因此耽擱生產農具。也務必在一個月內打造5000把鐵鍬出來。其實周士相想要的是工兵鏟,可是現下技術達不到,生產規模也達不到,只能將就用這個時代農民常用的長柄鐵鍬。

在香山時,周士相又要人建了一座“碉堡”,此堡以磚石混和煮成糊狀的糯米制作而成。高三米,堡內可屯一伍兵。自上而下分別開了十二個孔洞,每個孔洞都可以擺放火銃進行射擊,也可射箭。堡頂還建有遮擋木板,當中置有一口鐵鍋,如此既可熬金汁燙殺靠近碉堡的敵兵,也可在上面點“狼煙”向後方通傳軍情。

香山縣找來的幾十個泥瓦匠幹了三天才把一座碉堡按周士相的意思建造完畢。周士相對他們的速度很不滿意。將修建過程程式化。每道程式都精簡固定後,要泥瓦匠們再造,結果這一次只花了兩天,可週士相還是不滿意,最終,泥瓦匠們共了半天時間將周大帥所需的碉堡給建了起來。

碉堡樣式簡單,內中生活設施幾乎沒有,除了能殺人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用處。裡面空間狹小,短期呆上幾天還行。時間一長人根本受不了。周士相自己進去呆了呆,就覺氣悶。這氣悶不是因為呼吸困難,而是那種隱性的受憋。

給了這幫泥瓦匠賞賜後,周士相又讓他們在碉堡的基礎上再建“崗樓”。這崗樓實際就是擴大版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