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周士相。
“眼下國事艱危。各地抗清力量卻是一盤散沙難以集中,廣東更是如此。大學士想必已經知道,清廷派他們的親王濟度領滿蒙漢兩萬大軍到廣東來打我太平軍,本伯已決定年後便率大軍出戰濟渡,此戰兵兇戰危,單以本伯所部太平軍恐難戰勝濟渡,故本伯這才想向天子求封親王,只為能整合廣東各部力量。團結一致共抗濟度大軍!”
周士相話音剛落,回過氣來的秦榮就怒哼一聲道:“巧言令色。不封你為親王,難道我廣東明軍就不和你一塊打清軍了嗎?”
周士相沒有去看秦榮,而是神色誠懇的對郭之奇道:“大學士明鑑,皇上雖封我為興平伯,可廣東境內的國公、侯爺不下十位,可以說凡是帶兵之人皆有爵位在身,試問大學士,若你是我,你能要他們聽命於你,指揮他們一同抗擊清軍嗎?”
郭之奇默然,周士相所說的是事實,他一個伯爺是指揮不動那些國公和侯爺的,便是沒有爵位在身的那些明軍將領,同樣也不會理會他周士相。這些明軍將領也沒有什麼大局觀,否則何以連城壁這個總督也只能躲在欽州對廣東一天天惡化下去的形勢束手無策呢。若不是周士相,若不是太平軍,他們還能不能在廣東立足都是未知數。
當初郭之奇和連城壁聽聞天子移蹕昆明時想調兵攻打廣西到雲南勤王,可是商議來商議去卻是無果而終,為何?原因無他,指揮不動而矣!
“便是這小小按察副使也敢在本伯面前放肆,肆意指責本伯用人,國家危在旦夕,他不思如何撫民練兵,如何收復失地,卻計較於過往黨爭,又計較於所謂官府體面,真是聖賢書讀進狗肚子裡了!本伯雖只個秀才,卻也知非常時機行非常手段,權宜通融本為常態,在他眼中卻成了大逆不道,此等官員越多,越是自詡忠良,便越是禍國!”
“抗清戰事,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清之責。但凡是有才能者,不論從前是否變節,又是否有劣跡,只要肯為抗清大業出力,那便該予以任用,使他們戴罪立功。本伯麾下降兵佔了大半,滿州兵將更有百多人,本伯放手用他們,爾今又要帶著他們去和濟度大軍征戰,卻不知大學士如何看本伯行事,難道大學士也和這秦榮一般認為本伯做得不對嗎!”
郭之奇沉默不語,秦榮聽得啞口無言,似自己有錯,又似沒錯。
見狀,周士相將袖中那封密函取出,道:“這有一封密函是本伯剛剛收到,內中詳情還請大學士自己看吧!”
郭之奇狐疑接過密函看了起來,一看卻是心驚肉跳,上面赫然寫的是孫可望兵敗李定國已經降清,清廷任命平西王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與固山額真墨勒根侍衛李國翰率所部西攻貴州;任原駐防江寧固山額真趙布泰為徵南將軍,統兵南下湖南,由經略洪承疇撥給部分漢兵,取道廣西會同廣西提督線安北攻貴州;命固山額真宗室羅託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同固山額真席濟哈統兵會同洪承疇節制漢兵由湖南進攻貴州。又任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同平郡王羅可鐸、貝勒尚善、杜蘭、固山額真伊爾德、阿爾津、巴思漢、卓羅領滿、蒙、漢3萬八旗兵南下,專取雲南。
“孫可望安敢降清,孫可望安敢降清!。。。”
郭之奇被這密函內容驚得手都發抖了,清軍趁晉王新勝還未喘息之際就大舉進攻雲貴,這是要畢全功於一役,徹底訊息大明啊。
“清軍兵分三路攻打貴州,又有多尼率大軍數萬南下,各路清軍合在一塊有十萬之眾,而晉王雖勝孫可望,可麾下兵馬卻不得休整,清軍又有孫可望部下為嚮導,三路合擊,本伯料貴州是保不住了。貴州若失,雲南亦危,朝廷危矣,天子危矣!。。。當此國難,本伯求封親王,便是要為整合廣東各部聯合抗擊濟度大軍,待殲滅濟度部後,本部便立即揮師攻打廣西往雲南勤王!為大明江山社稷,為我漢家文明,為天子安危,請大學士助我!”
言畢,周士相“撲通”一聲跪在了郭之奇面前,重重磕了響頭。(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
郭之奇離開了廣州,走時周士相親自出城相送,但這位大學士是否真願意助他向永曆討封親王,又是否真的相信他,周士相卻是心中沒底。
郭之奇走之前要求見耿繼茂和李率泰,周士相答應了。被軟禁多日的耿繼茂聽說永曆朝廷的欽差、大學士郭之奇要見自己,激動得險些哭出來。
郭之奇和耿繼茂見面時並未讓周士相的人在場,以致周士相不知耿繼茂與郭之奇說了什麼。見李率泰時,郭之奇倒是允許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