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部分(2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什麼?還要我國自備半年糧草?”

一聽清朝不但要朝鮮出兵,還要朝鮮自備糧草,一眾朝鮮大臣個個驚怒。可國王李卻好像看不到臣子們的怒色,也不在乎自備糧草這事,只在那很好奇的問道:“天使可否相告,中國南方敵勢如何?我國之兵至後,天朝又如何安排?”

“敵兵不過三兩萬人,所依只在火器。貴國鳥槍善手屆時將與我朝大軍一同南下,不必擔憂。”

韓巨源一言打消了李的顧慮,他擔心清朝會將朝鮮兵派去和南方的明軍獨自交戰,那樣肯定傷亡很大,現在聽說只是和清朝大軍協同作戰,自是放下心來。

“既是如此,那請天使回稟大清皇帝,我國必當出兵以助天朝!”

李不待鄭太和等人開口,竟是一口應承了此事。等韓巨源出了殿,鄭太和等人立即紛紛哭諫國王不要出兵,他們抬出先王李“盡全國之物力,報大明恢復之偉恩”的事蹟,竭力阻止李出兵。

“滿州人向來狡猾,既已據中國,何以平不定南方明軍散兵?說不定是中國南方明軍力量強大,清軍不敵,這才虛言哄我國,誘我出兵助他,使我國和明朝徹底決裂,王上萬萬不可中計!”

“依臣看,這分明是奸計,先騙我國出兵,待我兵渡過圖門江後,再斷我軍糧供應,使我精兵死無葬身之地,其後定然揮師來攻,屆時,我國必然不保!”

“王上,若答應清朝,則我國所派之兵乃是勁卒,若傾覆於中國南方,則我國門洞開,莫如虛委清朝,待自齊糧餉後出兵為當也。”

眾朝鮮大臣紛紛出言勸阻,一個個言辭懇切。

“王上一定要收回成命,這兵出不得。不妨派人去中國打探南方實情,再做決奪。否則,易為清人所趁,一迫我錢糧,二謀我土地矣!”

鄭太和希望李不要出兵,可使人到中國打探實情後再做決定,這樣能保住朝鮮的精銳,不被清人消耗。他反對出兵的原因除了對明朝抱有感情之外,另外則是因為會寧等朝鮮北邊重鎮是古海西女真故地,他深怕清朝會在耗損了朝鮮兵將後逼迫朝鮮交出這些土地。

曾赴北京朝貢多次的左議政大臣沈之源亦稱:“微臣前年奉命出使燕京,暗中窺察清廷內部動向,發現其危機四伏,南方戰場告急文書如雪片飛進紫禁城,有滿州親王濟度陣喪南方,相較幾年前更為嚴重……由此可見,清朝國內局勢並非清使先前所言,乃是小患,而是大患,甚至於滿州有失去中國之危。如若滿洲真的失去關內統治而退回盛京,明朝重新恢復燕京,則朝鮮此番助清之舉定會引來大災禍,我國不如繼續作壁上觀,以靜制動。”

“左議政此言甚善,我國現今對中國局面並不清楚,當派人前往詳探,萬不能匆忙決定。”鄭太和道。

“你們不必再說了,難得天朝要我國出兵,此大好機會,怎能坐喪?你們口口說要以靜制動,觀望再做決定,可你們要知道清朝人才濟濟,其國方鼎立,正是開國最盛之時,如何會有頹勢?南方明軍十數年來堅持,先前就有過滿州親王陣喪之事,可最終清朝仍是勢大,南方明軍轉而消散,故本王以為便是滿州又有親王陣喪南方,也不會對清朝統一中國造成影響。退一步講,當年明朝據中國之地,都非滿清之敵,況今日只佔南方寸土之餘力?便算明朝重新擁有南方,這中國也只是南北隔江對峙,而我朝鮮卻在他清人後方,清人奈何不得南方,奈何不得我朝鮮?。。。。先王在時,執著反清復明,致使清人疑我甚大,若不趁此機會改善與清人關係,他日清人舉兵怪罪於本王,本王拿何抵擋?你們又有誰能替本王擋住清軍?真要清軍再次兵臨漢城,那才是亡國大禍!”

李根本聽不進臣下們的勸說,他斷然說道:“便是天朝要我朝鮮自備錢糧,我國亦當遵從。縱運糧艱難,也不可袖手旁觀!”言畢,即命朝鮮兵曹金應海速選精兵良將,擇期入中國擁清伐明。

金應海是李親信,手握兵權,他也力主響應清朝號召。接到王命後,金應海立即抽調御營廳軍鳥槍善手3200名,北方邊兵1500名,將官35名,翻譯2名,隨卒138名,刷馬驅人239名,合計5120人,攜帶足夠5000大軍食用6個月的糧草,在北道虞侯申瀏的率領下,從朝鮮邊城會寧出發,渡過圖門江,在清軍官員的引導下直奔山海關。(未完待續。。)

第九百五十章

鹽城縣原為鹽瀆縣,屬南直隸淮安府管,縣境內多是水道,沿海又是密佈灘塗,那蘆葦長得比人還高。

順治元年有南明東平伯劉澤清禍害鹽城縣,其後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