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是什麼,是打仗,是報仇,是替千千萬萬死在韃子刀下的同胞復仇。那些自己不去報仇,還阻止別人去復仇,美其名曰寬恕包容之輩,宣華兄猜齊王是怎麼說的?”
“殿下如何說?”
“都殺了,一了百了。矯枉必須過正,雖然這樣做會死不少人,後患也大,但比不去做,任由那幫人存在,散佈他們的歪理邪說,要有利的多。所以,那三人是死有餘辜還是罪不致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死。”
“宣華兄或許還是認為齊王這法令嚴苛,不過宣華兄最好明白一點,只要齊王能帶領我大明中興,能替萬千死難同胞報仇,能讓百姓們過上安定日子,這暴秦二字便永遠驗不到齊王身上。那些人,可不是百姓,我倒覺得,要是百姓們知道那些人說過的話,恐怕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他們。。。。。”
說到這裡,丁之相語重心長的對萬年策道:“宣華兄,恕我直言,我等為官者今後可不能再官官相護,搞什麼士紳一體了,與天子共治天下了。時代變了,現如今,所謂的人心可不再是士紳之心,而是百姓之心了。誰讓百姓過得好,誰讓百姓不再受欺凌,誰就得人心。”
萬年策沉默無語,許是丁之相這番話讓他一時消化不了。丁之相隨手拿過一份奏疏,遞與他道:“噢,對了,這奏章我想和你聯名上奏,宣華兄以為可否?”
萬年策默默接過那份奏疏,看過之後臉上露出驚訝之色:“永王還在人世?”
“永王未死,一直躲在江浙,如今已認祖歸宗。當今天子無後,永王乃孝烈皇帝嫡血,若立永王為太子,天下軍民皆服,故我意和宣華兄聯署上奏。”
“既然孝皇有後,那理應立為太子。”
萬年策對立永王為太子倒是沒有意見,畢竟當今皇帝無後,且身體每況愈下,爾今大軍北伐在即,若能立永王為太子,也是安定人心的好辦法。
見萬年策答應聯名,丁之相放下心來,遞筆請他署名。萬年策沒有猶豫,提筆落下自己的大名。將毛筆放回筆架後,萬年策卻看到桌上有一本書,沒有書名,封面只畫著一根好似大棒的奇怪物件。
“這是什麼圖案?”萬年策好奇的問道。
“此物名束棒,是鎮江一個叫法西斯書社的會徽,這本冊子也是法西斯書社刊行的。我看了之後,覺得書中所寫極為實用,他日或許能為治國之道。”
“法西斯社?”
萬年策聞所未聞,以前只知有復社、吳社、錢社,何時冒出來個法西斯社來了?
。。。。。。。。。。。
不必對本書所寫過於解讀,因為你們誇大了作者所想。本人是實用主義者,怎麼做對當時的漢族有利,就怎麼來。簡單粗暴是會讓人詬病,質疑,不過卻是一劑良藥。國家都殘破到幾近絕種,談其它的,只是笑話而矣。滿清大殺特殺士紳文人,什麼人都殺,怎不見一些書友去批駁,認為這樣“大清”長久不了的。
一些書友,主要是無訂閱粉絲的書友,你們大罵骨頭在書中寫的,可現實這些卻都是你們不願辱罵的“大清”幹過的。
這讓骨頭很奇怪了,你們不喜歡看我的作品,可以不看。蘿蔔白菜,各有所好嘛,何必非要在我這裡吵來吵去的呢,起點的粉韃文也有很多嘛。
骨頭再窮,寫書再掙不了錢,也不想哀求你們這些人給我訂閱個幾章。
另這兩天忙著和樓上協商賠償和重灌的事情,有點忙和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
萊州水營,剛剛從長江回返的訊船為東海水師安軍使、思明伯馮錫範帶來了一封信。
信是駐防蘇州的新三軍軍長李匡明寫的。信中李匡明以近乎懇請的語氣,希望東海水師能夠將於七的家人送到南都,萬不能讓他們被清軍所害。
馮錫範有些糊塗,以為李匡明和於七有什麼親戚關係,這才關心於七的家人。後來問了水師陸戰隊鎮將、原浙軍定西侯張名振部下參將魏大龍方知道,那於七的母親戚顏君便是戚繼光將軍的長女,而李匡明和在江北陣亡的浙國公於世忠等人都是戚家軍後人。有這麼一層關係在,李匡明等戚家軍後人自是要想辦法保全於七家人。
出於對戚繼光將軍的敬重以及李匡明這個太平軍主力軍長的影響,馮錫範自是不敢怠慢此事,他問魏大龍道:“於七母親還在嗎?”
魏大龍說早前派人聯絡過於七,他起事後將家人都安排在牙山,不過其母戚顏君已經去世多年。
馮錫範想了想,對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