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栽培他
的果園,而果樹們感知到這個父親的歡樂,結的果實更加碩士——對不起,我
想說更加碩大。
祝賀你。但將來做導遊吃回扣的時候不要太黑!
徐小平
為考博士強說愁——人才價值不平均率
親愛的徐老師:
我現在江蘇的一所大學教書,副教授職稱,因為想考博士,所以現在在復
旦大學讀訪問學者,準備下學期考博。我現在有些迷茫。
我屬於你說的那種30多歲反而又不知自己適合幹什麼了那種人,很是慚
愧。在高校教書,我感覺就像是提前退休一樣,待遇一般,而且我研究生讀的
是工商管理,教學沒有實踐經驗,還是有些缺憾。
如果放棄讀博,到企業去幹,就得放棄教學,我現在還是拿不準。
但是如果拿出三年的時間去讀博士,就為了寫博士論文。國內的博士你也
是知道的,因此,付出的代價很大,包括家庭、孩子、自己的年齡。我四年前
拿到了全國註冊評估師資格,也一直沒從業,也沒什麼經驗。
如果讀博士,還是不能做這個,很是可惜,就在讀博士這個問題上,我還
是猶豫,當然如果在高校待著,讀了博士應該比不讀有用,起碼將來評職稱等
有用。面對這些選擇,我真的不知道頭緒在哪裡?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因此,
現在有些迷茫,請您百忙中賜教。
迷茫的,副教授
親愛的迷茫的副教授:
你的來信雖然簡短,但你提出的問題其實並不簡單。你的迷茫,簡直讓普
通人感到失望!一個32歲的副教授,是成功的典型和榜樣,是社會的精英分
子,有什麼可猶豫迷茫的?這不是沒病找病嘛?
第 31 頁
《騎驢找馬:職業發展路圖》
詩曰:教授不知愁滋味,為考博士強說愁!……
但是我知道你的痛苦有普遍性。你的痛苦,表面上是面臨幾個好的選擇,
不知道自己幹什麼最好——大學、企業?博士教授、商人經理?但實際上你的
心靈深處,隱藏著對中國目前存在的一種“人才價值不平均率”的無奈和苦
惱。
在一個正常發展的社會,或者說,在一個社會發展走過了轉型期的社會,
比如歐美日本,人們在選擇職業時,可能也會有“企業”還是“大學”、“經
商”還是“從政”、“學術”還是“應用”之間的兩難選擇和困惑。但是,在
那裡,人才的價值基本上已經進入到“人才利潤平均率”的規律之中。去企業
做,工資可能比較高,但風險加壓力,有些人就寧可選擇大學;在大學,雖然
精神的自由加生活的寧靜是企業所無法比擬的,但更有人願意在市場上槍林彈
雨,冒險追求自己對於財富的無限野心與抱負。
在這些發達國家,無論在政府工作、企業工作,還是在學術單位工作,同
等學歷、同等年齡人們的收入基本是平均的。當然不同的地方工資有高有低,
但是,那裡絕對沒有中國這個急劇發展中的社會所獨有的這種非常奇怪而不公
平的“人才利潤不平均率”。
好了,我來給我發明的這個名詞做一個定義吧:什麼叫“人才利潤不平均
率”?簡單說,人才利潤不平均率,是在中國政府、學術機構、國營企業、外
企、私企之間系統存在的報酬體系不平等、不平衡現象。
根據我老人家在中學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市場經
濟中)存在一種“利潤平均率”——自由競爭使得市場各行各業的利潤率趨於
平均。一個行業有暴利,大家都來做,結果導致這個暴利下降;一個行業利潤
薄,做的人就少,於是使得這個薄利漸漸提升……看不見的手,在調整著社會
的經濟利益。這就是所謂的“利潤平均率”。
()免費電子書下載
既然資本的利潤有一個平均率,那麼,市場經濟中最核心的資本——“人
才”的利潤,也就是人才的價值,顯然應該也有一個平均率。因為經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