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中重要的轉折點;不僅是我,還有對這個國家因為;在這一年;發生了汶川地震,因為這一年,我的婚姻生活又有了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這個生命伴隨著國家的災難,我一定告訴他【或她】,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以及那一年我寫的一系列博文:
今年的端午節、是發生四川汶川“”級重大地震自然災害後中華民族迎來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在這樣的環境下,今年的端午節尤其顯得有意義。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端午節成為了法定假日,它再次表明我們一脈相傳綿延5000年的文化終是要回歸的,傳統的即是民族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最近,我再次翻開司馬遷的《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據《史記》記載;屈原,名平,楚懷王時任左徒。遭上官大夫妒忌、進而在大王面前進讒言譖毀屈原,致使君臣疏遠,悲憤下寫出《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屈原創作的詩歌《離騷》受到司馬遷高度評價,通篇折射出作者偉大的愛國情懷。
屈原被罷職後,依然時時念著自己的國家,希望回到朝中任職、希望君王翻然覺悟、改變世俗,但不被重用加小人譖毀,反而被流放地更遠了。萬念俱灰的屈原最後抱著石頭投入汨羅江。他死後100餘年,西漢的賈生寫詩賦緬懷屈原。 。 想看書來
五
轉眼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20多天,20多天來,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沉重,每天都在為從災區發回的新聞報道、新聞圖片和其附載傳達的感動瞬間而流淚,如在仕邡鎣華鎮12歲的鄧清清在黑暗的廢墟就著微弱的手電筒光亮看書等待救援的場景;20多天來,我從未在任何論壇發表任何圍繞汶川地震主題之外的主題貼,而是默默地參與到在這場大災面前自發展開的全民寫作運動之中,率先用散文和詩歌記錄大災面前呈現出的大愛:
2008年5月12日,一個平常日子,在14時28分那一刻被永遠寫入史冊。
那一刻,在四川汶川縣溫江西北55公里'北緯21度,東經度'發生了建國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很快,我知道了此次地震是多麼嚴重,一下子,我想到了在四川綿陽的夢兒,13日,我在網上透過新浪給她發了紙條:
我知道,你是四川綿陽的,昨天四川汶川的強烈地震,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我知道,你那裡災情非常嚴重,據說綿陽死了8000多,我不敢想那會有怎樣的慘狀,更不敢想是否秧及你的親人和朋友,無論如何,在這裡表達我的問候,原本今天不打算上網的我上午一直線上,下午繼續線上,我很快知道了那是建國後最嚴重的一場災難,一定要堅強。
自從級罕見的強烈地震發生以來,我的心情就一直很沉重,眼見死難者數字日增,援救更多的人的希望變得日益渺茫,但救援不會放棄,只要有一線希望,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