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槍騎兵真實實力的,他們更多的只是將之當做落後地方的過時騎兵,並因而輕視。
路易見著波蘭槍騎兵得勝,絲毫不掩蓋喜悅之色,得意地對身旁的貝爾蒂埃說道:“怎麼樣?我當初的決定沒有錯吧!波蘭槍騎兵確實有非凡的戰力。”
“陛下英明!”貝爾蒂埃彆扭地讚了一聲。長期擔任參謀長的他從未對槍騎兵有過重視,事實雖令其不得不點頭,但這對他的自尊心也是一個打擊。
槍騎兵的歷史遠可追溯到中世紀的長槍騎士。
16世紀時,由火槍和長矛組成的方陣大行其道,騎兵由於遠不敵火槍,近無法突破長矛,因而被淘汰。17世紀時,線路陣型發明並大量運用,騎兵因能採取側翼包抄的戰術而被重新大力運用,但是,這時的騎兵除了用來包抄側翼外,更重要的是來對付敵人的騎兵,所以能更適應騎兵戰的馬刀騎兵成為了主流。18世紀,也就是現在這個世紀,隨著刺刀出現,以及火炮戰術成熟,騎兵的作用再度被減弱,除了少數裝飾用的重灌騎兵外,其餘皆為執行偵察、追擊任務的輕騎兵。
槍騎兵在最初之所以會被法軍將領輕視,除了是因為法軍將軍更喜歡使用步兵配火炮的戰術外,也因為槍騎兵本身的能力所限。槍騎兵在騎兵的歸類上屬於輕騎兵,但由於長槍的笨重,令它難以執行一些輕騎兵所能執行的偵察任務,更是無法在森林等地形運用。
法軍將領已經習慣了火炮開道、步兵推進的傳統戰術,他們更願意將騎兵作為奇兵,埋伏在森林等隱蔽處,趁著敵人潰退之際發動追擊。因此,有著種種缺點的槍騎兵也就不為法軍將領所喜了。
路易雖然看出了槍騎兵的武器具有穿透線列步兵的能力,卻也不敢將之隨意使用,因為槍騎兵不是普通的輕騎兵,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上戰場。物以稀為貴,出於這個想法,他並沒有將槍騎兵真正的力量發揮出來,不過是將之當做了普通的驃騎兵來使用。
巴伐利亞軍的左翼潰退後,一陣小號聲響起,一個個本衝鋒在前的騎士們勒馬而回,聚集在了本軍的軍旗邊上。
米歇爾?德?圖倫的指揮能力在此役中盡皆表現,這些槍騎兵們在衝殺之後仍然能迴歸編制,可謂是一個證明。
整軍是為了再一次發動衝鋒。前排的騎兵排為一條直線後,衝鋒號響起。槍騎兵長槍平端,以並排十數人騎的線列陣型衝鋒。
此一衝鋒方式也流傳自中世紀時的長槍騎士,是騎兵陣型中最能發揮槍騎兵長槍威力及廣泛打擊力的陣型。與此相比,鍥形陣和菱形陣都難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火炮繼續轟擊,巴伐利亞軍的中路和右翼自顧不暇,並且也出現了潰敗之勢,同時,數量佔優的盧瓦爾軍團前部已經推進到了步槍射擊射程內。
“開火!”指揮刀平伸,平行計程車兵平舉火槍射擊。
一朵朵燦爛的硝煙之火自槍口爆射而出,三十米外,排列得參差不齊的巴伐利亞軍紛紛倒地。
“開火!”
敵人亦在此時開火,但是,隨著指揮官的一聲“衝鋒”,勇敢計程車兵們挺起刺刀便往槍口的方向奔跑而去。
如潮水一般的人群,如海浪一般的轟鳴,巴伐利亞人心驚膽裂,其指揮官克里斯蒂安已經難以制止從身邊退離的逃兵。
藍白方格旗倒落於地,巴伐利亞士兵丟槍棄帽奪路而走,其後是揮舞著鳶尾花旗幟、挺立著刺刀衝鋒的法蘭西士兵。透過望遠鏡見此情景的路易不由感慨道:“戰鬥勝利了,接下來的就是屠殺了。”
貝爾蒂埃道:“陛下,每到這時我都能鬆一口氣,可每到這時,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要跪下祈禱,向上帝懺悔罪行。”
“你不用懺悔,該懺悔的也許是我。”路易懇切地說,“戰爭是殘酷的,但它能避免更大的傷亡。我們現在做的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上帝真的要怪責,理所應當由我一人承擔。和你無關,和將士們無關,和法蘭西更無關。”
“是,陛下。”貝爾蒂埃欽佩地點了點頭。
下午18時,戰鬥結束。此役,法軍傷亡不過五六百人,巴伐利亞軍傷亡七千餘人。最為重要的是,巴伐利亞軍在撤退之際又被法軍槍騎兵追殺,一路之上屍橫片野,又有數千人傷亡或被俘,其餘活著的亦難以再組成編制。
烏雲蔽日,雨憑空而降,先是稀稀疏疏,再是淅淅瀝瀝,最後變為嘩嘩啦啦。
雨水浸溼了士兵們那已經被硝煙、火藥燻得灰黑的軍服,沖刷著軍服上的汙漬、血漬,同時也是在淨滌著在戰場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