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2 / 4)

小說:我主法蘭西 作者:世紀史詩

最強大的君主。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家族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統治者,同時也象徵著哈布斯堡家族的鼎盛時期。那時,查理五世依靠著廣袤的領地屢次與法蘭西、奧斯曼帝國開戰,他甚至攻佔並焚燒了羅馬,俘虜了教皇。然而,常年的戰爭拖垮了帝國的財政系統,加之查理五世在後期的反新教戰爭中不斷失敗,他也失去了麾下領地的民心。在他晚年,他不得不將西班牙及尼德蘭的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和奧地利、匈牙利等哈布斯堡領地傳給他的弟弟。至此之後一直到18世紀初,西班牙雖然都處於哈布斯堡統治之下,但哈布斯堡的兩大支系再也沒有合併過。

由於查理五世在位時期使得哈布斯堡家族喪失了在尼德蘭的民心,而他的繼任者又以西班牙為中心開創新的帝國,因此,飽受經濟壓迫和宗教壓迫的尼德蘭各個省份和自由市開始了獨立運動,最終,在一系列流血和戰役之後,北方新教諸省成為了獨立的荷蘭聯省共和國,南方天主教諸省則繼續在西班牙統治之下,成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佛蘭德斯。

荷蘭聯省共和國雖然號稱共和國,但其實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和制,甚至也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共和國名為共和,其領袖被稱為“執政”,但一直以來,“執政”的位置都被獨立時期的領袖奧蘭治的威廉的後裔把持,如今的執政已經是威廉五世。而在長期的半世襲統治下,奧蘭治家族雖未戴上王冠,卻已經與國王無異,在其國內,甚至還出現了一批支援奧蘭治家族的“王權派”人士。

與王權派相對應的還有共和派。

荷蘭名為聯省共和國,即是各個省的聯合之意,因此,國內的每一個省都有極大的自治權力,在權力分散的情況下,民主制度的低效率缺點被完全放大。在荷蘭,中央議會制定的每一道政令,都需要向下發往各個省、各個市進行批准,當這些省及市的議會透過政令後,再jiāo還由中央議會進行批准。這一來一往,即使毫無bo折、一切順利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若其中某個環節橫生枝節,那便又將推倒重來。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制度下,國內出現了一批為了自身利益而擁護此制度的所謂“共和派”。他們名義上是擁護共和制度,實際上他們只是因為只有在這個滯後的制度下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才會擁護。

共和派和王權派,兩派不斷在議會中爭鬥,從而越發降低了政fu的行政效率,更是使得國家的凝聚力降低,最終導致在與英格蘭等外國的戰爭中不斷失敗,最終從“海上馬車伕”淪為了二流海上國家。

路易出於對荷蘭的瞭解,而不敢相信這個國家會真的對法蘭西開戰,但那封由間諜送回的信中寫得煞有其事,令人又不敢不擔憂。

信中寫出了威廉五世和腓特烈二世約定的對法宣戰的時間,是在初chun積雪消融後,那時普魯士軍隊便可以越過此時正被積雪封印的中歐大地,由易北河畔馳援至萊茵河畔。同時,荷蘭的海軍將會突然襲擊佛蘭德斯沿岸及加萊、勒阿弗爾等法蘭西北部港口,陸軍也會南下入侵佛蘭德斯。

這套戰略的宗旨便是時間差。先是腓特烈二世向法蘭西宣戰,吸引法軍東進,而後荷蘭則乘虛入侵,在腓特烈二世於德意志擊敗了東進的法軍之後,再躍過萊茵河,於荷蘭陸軍會師於佛蘭德斯。

在路易看來,這一戰略的可行xing非常高。若是在沒有這封間諜密信的情況下,他確實會在普魯士對法宣戰後派兵進入德意志腹地,以期與普魯士決戰於國土之外。那時,後方的佛蘭德斯必然空虛,荷蘭陸軍雖然人數稀少,但在突襲之下,也足以造成威脅。另一方面,法蘭西海軍的大西洋艦隊全在拉芒什海峽西面的佈雷斯特和比斯開灣的拉羅謝爾等地,一時之間不可能調動至拉芒什海峽東面的加萊和中央的勒阿弗爾,如此一來,荷蘭海軍也極容易得逞。

這一戰略jing妙又周密,是典型的德意志式思維結果。若沒有這份附在信最後的作戰計劃,路易尚且會質疑荷蘭與普魯士聯合一事,但有了這份計劃,他完全確定了這件事是真的。因為,這份計劃只可能是思維周密的德意志人,或者說只可能是腓特烈二世所能制定。若荷蘭和普魯士沒有聯合,若這封信的內容只是他國的欺詐術,那就不可能會附上一份如此周密的計劃。

然而,戰略即使再jing妙,若是在事前便被揭lu,一切神秘也將褪去。路易在知曉荷蘭和普魯士的計劃後,也開始了秘密調動。

首先是海軍方面。

1月20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