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三十三章戰爭中止
路易自3月15日於明斯特率軍折返日廢黜荷蘭執政威廉五世,短短一週的便獲得了戰爭勝利若從法荷兩國正式宣戰的日期開始算,整場戰爭不過持續了兩週。
一個世紀之前,當時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曾連同一眾盟友攻打過荷蘭,那一次的戰爭就被稱為法荷戰爭。現在的這場法荷戰爭,便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第二次法荷戰爭。
第二次法荷戰爭只是普奧戰爭或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的一部分,但戰事發展至今,這場戰爭已不是單純的普奧戰爭或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幾乎已經沒有人再對這場戰爭的爆發原因在意了。
戰爭的第一階段年的戰爭,參戰國只有奧地利、普魯士、薩克森,戰爭的範圍也只在中歐的波西米亞。最終,戰事以奧地利失去半個波西米亞的結局暫停。若算上法蘭西的渾水摸魚,那戰事結果也可以算上法蘭西奪取佛蘭德斯和萊茵蘭。
自此之後,這場戰爭便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奧地利除了對巴伐利亞的領土訴求外,又多了一個收復失地的打算;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已經點燃了野心之火,希望佔據已經得到的半個波西米亞;法蘭西希望能保住第一階段戰爭後得到的利益,同時也希望能維持中歐均勢的局面。
除這三國之外,普魯士拉攏了荷蘭,不列顛又為了自身利益而不聞不問,終於,當日歷翻到月的時候,這場無人能澆熄的戰爭之火再度燃燒,而參戰國也多了一個荷蘭。不過,正是因為這個新加入的荷蘭的迅速潰敗,這場戰爭才會暫時中止。
腓特烈二世本希望借用荷蘭和西征的五萬普魯士軍隊拖住西線的法蘭西,而後在東線的波西米亞摧毀奧地利的主力,繼而結束戰爭。在他看來,法蘭西的根本利益在萊茵蘭,能讓法蘭西出兵的原因也在萊茵蘭,只要中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