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2 / 4)

小說:六朝清羽記 作者:敏兒不覺

是再大發幾筆橫財也不夠用。」

程宗揚道:「不過我倒有一個主意。」

「說來聽聽。」

「糧食。」

孟非卿露出一絲笑意,「燒宋軍的糧倉,還是斷他們的糧道?」

「這兩件事肯定是要做的,但我的主意不是這個。」

程宗揚道:「老大給我上了那麼多軍事課,但除了戰場殺敵,還有一種戰法。」

孟非卿來了興趣,「願聞其詳。」

程宗揚笑道:「經濟戰。」

……

「老大上軍事課的時候還說過,打仗要避其強,擊其弱。」

程宗揚道:「我在三川口和宋軍交過手,宋軍雖然比不上星月湖大營,但也不是弱旅。要在戰場上打敗近十萬宋國禁軍,付出的代價我們很難承受。比起宋軍的戰鬥力,宋國最大的弱點在於財政。」

「孟老大可知道有這句話嗎?」

程宗揚擺足姿態,然後挺胸揮手,吐出一句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自己好不容易才借用一次現代人的智慧,滿心以為能打動孟老大。誰孟非卿連眉頭也沒動一下,只平靜地點點頭,「這句話嶽帥也說過。」

程宗揚碰了一鼻子灰,心裡把嶽鳥人幹了幾遍,然後道:「那孟老大知不知道政治是哪裡來的?」

「這個倒未曾想過。」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經濟的產物。」

程宗揚道:「戰爭可以解決政治問題,但不能解決經濟問題,經濟手段不但能解決政治問題,還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歸根結底,所有的問題都是經濟利益的衝突。」

「就以江州之戰而言,」

程宗揚道:「宋軍到幾千裡外作戰,一舉一動都花的是錢。不說兵甲器械,但說糧食,宋軍以七萬人計,每人每天需要兩升糧食,七萬人一天就是一千四百石,一個月需要四萬兩千石。一匹戰馬用的糧草是士兵的六倍,如果宋軍有一萬匹馬,每個月合計將近八萬石糧食。」

自從與捧日軍交手之後,程宗揚就反覆算過這個問題,這會兒胸有成竹地說道:「這是前線消耗的糧食,大軍在外,每個士兵大概需要三個民夫供應物資,這樣還有二十萬民夫,需要的糧食再加三倍,每個月就接近二十萬石。」

孟非卿道:「宋國臨安周圍幾個大倉,每個都有三十萬石的存糧。」

「這就要說到運輸問題了。我問過宋軍軍糧運送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能夠揹負的糧食是六鬥,每天需要吃兩升。以一個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計算,三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糧食,加士兵是四個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鬥八升,其中一名民夫帶六天口糧一共一斗二升返程。接下來六天,三個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升,另一名民夫帶十二天的口糧二斗四升返程。接下來六天,兩個人一共吃掉兩鬥四升糧食,最後一名民夫需要帶十八天的口糧三斗六升返程。這樣三名民夫供應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即使返程口糧減半,運到前線也只有三鬥。」

程宗揚沾了茶水,在案上划著解釋道:「從臨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雖然省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緩慢。從沅水開始,到烈山是一個月的路程。宋軍至少要在途中設兩處糧倉才能保障供應。計算下來,每運送到前線一石糧食,途中就要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軍每個月八萬石糧食供應,臨安運出的糧食就接近一百萬石。」

()

「不錯。兵法講究因糧於敵,從敵方得糧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費。」

孟非卿笑道:「不過很少有人算得像你這樣清楚。」

孟非卿久經軍旅,對這些並不陌生,程宗揚也不細說,接著道:「況且臨安的糧倉也不是軍儲,還要供應臨安居民食用。我估計宋國官倉能呼叫兩百萬石已經是極限。現在每石糧食是多少錢呢?」

「我買的時候秋糧上市,糧價正賤。」

孟非卿道:「平常糧價每鬥在三十到六十銅銖左右。」

「那麼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銅銖。以一石三個銀銖計算,一百萬石糧食,就是三百萬銀銖,合十五萬金銖。」

程宗揚道:「如果糧價每石漲到一千,甚至三千銅銖呢?」

「你想把市面的糧食全買下來,囤積居奇?」

程宗揚笑道:「當然用不了全買,只要我們能買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搶著買了。」

孟非卿熟稔軍事,對市面糧食的流通並不在行,問道:「一成有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