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部分(2 / 4)

小說:晚唐 作者:蠍子王

道:“一個字就能解決,殺!只要殺光這些不肯歸附的彪悍邊民,李克用就是無根之木。若是大王不嫌麻煩,也可以兩個字解決,遷移。所代北所有的胡人漢民都一律遷走,就如當年大王對付高句麗人一樣,將他們打散遷入內地,安置各州縣。”

當然具體的也不可能是一個字兩個字就能解決的,李安對李璟說了許久,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整套計劃。其實最讓李璟滿意的就是將代北的邊民遷移,然後將進入秦藩的那些流民,安置到代北。與此同時,修萁代北與草原邊境上的長城,重築烽火堠臺,軍塞堡壘。當然,還需要修幾條水泥大道,連通整個代北。用長城、水泥幹道,軍堡、烽火臺,城池,組成一個緊密的網路,就如同蜘蛛織網,平時當地駐軍駐紮於長城和各個軍城之中,一旦有警,烽火相傳,則各巡邏兵馬退入堡寨,駐於重要城鎮的部隊迅速沿著幹道通往各地防禦。

在他的這個計劃中,移民,能將彪悍的邊民移走,長安,能將胡人阻攔於外,烽火示警,堡寨駐軍,一旦有警,百姓也能立即撤入各個城池之中躲避。而有了水泥道,不但兵馬能迅速到達前線,而且糧草運輸問題也能解決。

李璟當初對李安的這個計劃很欣賞,不過也只是欣賞,因為當時秦軍的大戰略重心在河北,代北並不在考慮當中。不過現在,也許他應當將此事認直考慮了。(未完待續……)

第844章 縱貫線

(感謝車車達的月票支援!)

代北還沒有拿下,但修一個縱貫線水泥路似乎已經應當提到議事程式上來了。代北之地是河北、河東與塞外草原的連線點,這裡不論是從河北出燕入晉出塞還是河東出晉入燕去塞外,或者塞外南下燕晉,這都是必經之路。若是秦軍築路連通三地,那對於加強這裡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按秦軍的戰略計劃,將來拿下河北之後,秦藩必然要揮兵越過太行,直取山西之地。甚至拿下山西之後,還要以山西為跳板,直攻關中。因此,這條運輸線也就越發的重要起來。

眼下這個時代,運輸主要還是依靠內河航運和海運,內河航運載重兩三百石,甚至萬石的比比皆是。唐一石一百二十斤,唐代一兩約42克,一斤十六兩約680克,重量單位的一石就是差不多80公斤。因此,普通的河運船隻戴二百石,也有16噸。至於萬石的航船,更是運載量高達800噸,在後世,八百噸運載量並沒什麼,但在此時,卻已經龐然大物了,這樣的船隻只能航行在長江、運河、淮河、黃河等的下游,而一般的河流能夠航行的,多是兩三百石的船隻。

大唐的京師長安,就一直仰仗著東南的錢糧供賦,這些糧賦都需要經由運河水路運至關中。

大唐的生命線就是運河,東南的財貨必須經由運河運到關中,就是西南的巴蜀等地,甚至也多是經由長江。把長江中上游的山南和巴蜀的送到長江下游。然後再西北向的折返過來透過運河北上送到黃河。再一路往西輸送入京。

運河一旦有警,直接就扼住了關中的喉嚨。

這也是當初德宗父子聽到運河重新打通後喜極而泣父子相擁的原因,同樣也是田令孜急忙忙帶著李儇逃離長安的原因,一樣也是黃巢在長安如入泥潭,不得不冒著逼反投降諸鎮也要向他們索取錢糧的原因。

大唐的政治中心在關中,在中原,但他們的生命線大動脈卻是運河。

李璟的秦藩這幾年能發展的這麼迅速,實際上有很大原因就是李璟並不依賴這條大動脈。李璟最初以登州為根基。經營遼東為大本營,進而攻取河北,靠的是渤海的海上運輸。

巨大的渤海,加上強大的水師,以及發達的造船業和航運業,使得李璟透過渤海,用無數載量千石萬石的船隻進行著運輸調運。

在攻下遼東後,李璟也開始修建了一條沿海道,縱向以遼水為中心,從海邊營口一直到達北方的西遼河。而橫行。則從山海關傍海,一直修到鴨綠江南岸的平壤。

這條路花了秦軍很大的財力人力。但修通之後,卻對控制遼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過這條道路卻是以黃土沙石為材料,一到雨季就泥濘不堪,異常不便,即使是平日,道路也常不堪重負,必須時常維護。更多的時候,秦軍的長途運輸,還是必須依賴海運。

不過如今秦軍重心漸移到了河北,不但如此,隨著秦軍的不斷擴張,秦軍的勢力還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張。

河北,山西、熱河、山東諸省,秦軍不斷向西擴張,只依靠海運,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了。海運還有一個更麻煩的問題是,每年到了冬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