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略做考核之後便都收下了。為了體現對這些家族的重視,李璟將這些家族子弟新編一營,仿效的是軍官侍衛營的編制,新入營的家族子弟都被授為下士,而不用從下等兵做起。
另外對於那些家族中的一些讀書人,李璟也是優加任用,按才錄用,安排進登州的一州四縣衙門之中。
對於李璟的這個安排,各家族明顯的都十分的滿意。只有利益共享,才能真正的做到聯盟一致。
“關於此次振災,大家有什麼計劃?”李璟問。
“開倉放糧,按戶人口發放口糧。”長史韓安民說道。在他看來,有了足夠的糧食,振災那就再簡單不過了。
其它人也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想法,李璟見後搖了搖頭,道:“如果只是簡單的把糧食發下去,這不是良策。大家有沒有想過,眼下的情形,夏種很難種下去。那麼百姓都將無所事事,這既容易出事,也是人力的浪費。”
“那李使君之意,這振災要怎麼振?”蕭定邦問道。
“以工代振!”李璟很直接的說道。
李璟的計劃其實也很簡單,眼下的情況,地是種不了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發放糧食,那麼百姓們也沒有其它的事情可幹。這人一閒著就沒好事,如果幾十萬人閒著,那就更容易出事了。而且對於李璟來說,幾十萬人白拿糧食不做事,這可真是太浪費了。
以工代振,就是不白白的發糧,而是利用眼下的這個時機,把這些百姓組織起來。比如可以修葺城牆,疏通河道溝渠,修建水壩水庫等,另外還可以開礦,打漁,工坊做工等等。百姓參加這些勞作,官府按工發給糧食。這樣一來,百姓既能有飯吃,而官府這邊又完成了許多需要許多人力的專案。
李璟的這個提議一出,不少人都是是馬上明白過來,紛紛點頭。
“眼下大旱,疏通河道溝渠,修建水壩水庫正是好時機,今年的收成沒了,但現在把這些水利弄好,明年便定能有個好收成。另外還能組織百姓修橋鋪路。修葺城牆。下海捕魚等等。這些事情以往也都是徵發瑤役,現在正好趁百姓有空,一起以工代振。如此一來,大家既得了糧有了飯吃,也免去了大家無事鬧出事來。”
眾人都對此贊同,最後便一致同意了以工代振的計劃。接下來的事情便要簡單的多了,把一些需要的大工程擬定,比如哪些路要修。哪些橋要修,又有哪些城牆要修葺,最後便是各縣鄉的疏通河道,建蓄水壩,修水庫等水利設施。按縣鄉,把擬好的工程都計算好人力,然後再拔下糧食。
百姓們參加這些工程,都能獲得糧食。不過因為目的是振災,所以所有的青壯男人都要參加勞作。就是婦女們,也得發動起來一起幹活。另外老人和孩子及不需要幹活。可心直接得到口糧發給。
“既然是以工代振,那口糧就不能少發了。參加勞作的青壯男女。每日至少給米一升,還得發給醬菜。至於不能參加勞作的老幼,則每人每天半升米。”
對這個,眾人也沒有異議。單純的發糧振災,與以工代振是不一樣的。
當天,會議之後,李璟便派人在州縣四下張貼布告,宣佈了州府的決定。並派出了許多騎兵,登州境內四處通知那些流離的百姓,暫停徵收以往欠款,免徵今年一年的兩稅。
並讓各地的百姓立即返回自家,在原籍前去登州。青壯者參加各縣鄉的工程,而老幼也能按核對的名單發放振災口糧。
振災的口糧十天一發,青壯每人一天一升,老幼小每人每天半升。另外,對於參加勞役的青壯男女,還將按照出力表現,會發放一些工錢。當然,因為是振災做工,所以工錢也只是象徵性的,每天只有二十文錢。一個月六百文錢,也可以月底的時候兌換十斤米。
告示一張貼之後,一開始那些流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官府能夠開個粥棚,每天放兩碗粥他們都已經高興不已了,現在回鄉,居然還能按人頭領糧。如果幹的賣力點,甚至一月還拿能十斤米。這樣的好事,以往可從來沒有遇到過。去年也同樣的是大旱,可官府也只是開了粥棚而已。
許多流民都以為官府只要想騙他們回鄉,因此都不肯離開。
事情報到李璟面前,李璟想了想後,親自出城去了南城外,看著那些聚在一起黑鴉鴉的一片百姓,個個面黃飢瘦。
“張錄事,給這裡的每個鄉親們發十斤糧食,讓大家可以安心返回家中。”李璟知道面對這樣一群饑民,說什麼大道理者是多餘的,當下直接讓張宏發糧食。許多百姓一路從家裡逃到這裡來,現在就算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