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芙狄鞘健�
李友金脫光了身上的鎧甲衣服,只穿了條犢鼻褲,身上用繩索綁著幾根荊棘,跪在清冷的地上,正式向唐軍投降。
一萬五千沙陀步兵,經過一夜血戰,戰死高達八千,重傷兩千餘,輕傷無數。可以說,除了李友金身邊的那兩千人馬還基本保持著建制,其餘的,前軍三千人全軍覆沒,中軍一萬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雖然跑了李克用五千騎兵,但是在朝廷招討諸鎮將帥的眼中,沙陀三部落軍使,振武軍節度使李國昌被俘,沙陀兵馬使李盡忠被俘,如今沙陀都督李友金也投降,加上先前薩葛部米海萬,安慶部史敬思,以及高文順兄弟,傅文達兄弟的投降,沙陀之反已經算是平定了。(未完待續……)
第437章 斬草除根 十面埋伏
(今天第六更送到,五千字大章,今天兩萬一千字更新送上。感謝小朱2001的兩張月票支援,謝謝。求月票、打賞!)
終於勝利了,諸鎮兵馬都有一種長鬆一口氣,如釋重負的感覺。
雖然這場平叛之戰打了半年多的時間,先後換了三任招討使,還死了三位節度使,陣亡的將士更是加起來有六萬餘人,可最終還是平定了。
這一次的平叛,朝廷和各鎮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說開始的兩任大帥,就是現在的諸鎮兵馬,昭義軍節度使李鈞和八千昭義軍全軍覆沒。義成軍節度使李鈞所率兵馬也打光了,只剩下了一個光桿大帥。忠武軍崔安潛所率的八千黃頭軍,忠武八都現在加起來還有兩千人,夏綏節度使拓跋思恭現在手下也只剩下了一千騎兵。
其它的河陽軍李涿麾下也只剩下千餘人,天德軍節度使赫連鐸還有三千騎兵。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的騎兵早打光了,步兵剩下三千。振武軍於琄情況稍好些,還有一千騎兵,三千步兵。
九鎮兵馬,除掉全軍覆沒的昭義軍和義成軍,其它各部兵馬都是被打殘。
唯有李璟的鎮**,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鎮**兩萬人馬,自入晉以來,損失全加一起還不超過千人。就連薩葛、安慶、契必三部落,和高文集兄弟,傅文達兄弟的兵馬,在與李璟分兵前也沒有損失,他們如今的損失還都是分兵之後才有的。
但是論起功勞來,諸鎮之中。李璟的鎮**功勞卻是最大的。蔚代忻雲四州都是鎮**收復的。李國昌先前一萬大軍覆沒。也是因為李璟的策劃,以至於兩次關門打狗,活捉李國昌,生擒李盡忠,加上還有李存璋、李克修、李克柔、李克章都是被李璟所擒。
而被李璟殲滅、招降、俘虜的沙陀兵更多。前後加在一起,殲滅沙陀軍過萬,招降和俘虜的也早破萬。
特別是朔州城一戰,李璟更是挽狂瀾於既倒。避免了大軍的崩潰。
拿著筆,正寫報捷奏摺和論功奏摺的鄭從讜突然一陣恍惚。先前還沒感覺到,現在一筆筆的算起來,真真是嚇了一跳。李璟用兵,就如皰丁解牛,每次都是恰到好處,決不會浪費一點兵力。
一擊必殺,一擊即走,這似乎就是李璟的用兵特點,從不和對手硬拼。每次戰鬥都是佔據著完全的優勢。
這真是一個用兵如神的年青人啊,要不是李璟率兵前來。這一次的平叛絕不會只用了半年就打贏了。他也有心想要奏請朝廷把河東節度使之位交給李璟,有李璟這樣的人在,代北這塊混亂之地,絕對會安安定定的。只可惜,他終究是太年青了。年青本不是問題,可問題是他既年青且又無顯赫身世支撐。
不過最後,將此次平叛諸鎮的功勞,鄭從讜還是一筆筆的寫了上去。平叛第一功,自然是李璟,一筆一筆的全寫在上面,哪年哪月哪天,立下何等軍功,都是清清楚楚,這些無人可以抹掉。最後在上奏報捷的摺子中,鄭從讜認真向皇帝請求致仕,提議由李璟接任河東節度使之職。
摺子寫好之後,鄭從讜用上印,叫來親兵將頭,鄭重將摺子放入盒中,讓他立即向長安送去。
隨同一起前往長安的,還有鎮**監軍使張承業,他帶了三百騎兵,負責押送李國昌、李盡忠、李友金還有李克修李存璋等叛軍俘虜將領。
二月初一,大軍返回了朔州。
李璟將鄭從讜等人先前借李璟的糧草和冬裝的借條還給了各鎮節帥,這讓諸帥都十分高興,他們借李璟的這筆物資可不少錢。但是這次諸鎮也是損失慘重,現在李璟免了他們的這筆帳,倒是讓諸鎮帥對李璟的態度又好了一層。
李璟這筆債務換來了諸鎮節帥的好感,也自認為還是值得的。畢竟這次討伐出兵,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