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主結識一番,還請衣來相見。”李璟現在對這人很有興趣。
高季昌轉身離去,很快帶著一個男子前來。
那同樣是一個年青的男子,約摸二十上下,年紀與李璟自己相仿。但是全身上下有一股子氣質,一種儒雅的氣質。
一到李璟面前,這年青男子立即躬身拱手行禮:“汴州開封李讓拜見大帥!”
李璟仔細的打量著李讓,穿著一襲白色絲綢長袍,頭戴方巾,渾身上下一塵不染,有點超凡脫俗的感覺。聽到李讓這個名字的時候,李璟總感覺有些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
張蕤這個時候也站在李璟的後面,看出了李璟並不知道李讓的身份,便在後面悄聲提醒道:“李讓,人稱李七郎,乃是汴州首富,家財千萬。且有仁義之名,最愛救濟鄉里,扶危濟困,人稱小孟嘗。這次李七郎從汴州開封趕來,也是為了拜見大帥,一睹大帥威儀。”
聽到李七郎這個名字的時候,李璟腦中靈光一閃,終於想起來這個李七郎是誰了。
李七郎李讓,歷史上在朱溫得到宣武之後,李七郎最終投靠了朱溫,並做了朱溫的義子,也就是朱友讓。他拿出了自己的千萬家財幫助朱溫,讓朱溫在初期獲得了經營穩固宣武的本錢。
一想明白了李七郎的身份之後,那四個少年家僕的身份李璟也馬上就想到了。在歷史上,李七郎的這四個家僕可不簡單,最後全成了後梁大將。尤其是這個高季昌,後來改名高季興,成為五代十國中南平國的開國君主。
無數的記憶從腦海中浮現出來,李璟不由的深吸了一口氣,自己這樣,似乎碰到幾條大魚了啊。(未完待續……)
第509章 玉郎 飛將 賴子 小孟嘗
李七郎,汴州開封人,汴州首富,家產千萬貫。他雖然年輕,可是卻見多識廣,不但為人聰穎、大度、豪爽,而且頗有些志向。富甲一方,在汴宋一帶很有威望。李家家教很嚴,代代都有仁義之名,不論是經商還是莊園佃田給佃戶,都是十分的仁義,名聲極好。每當碰到有急難之人,都會慷慨解囊,傾力相助。災荒之年,李家的糧店都不會趁機暴漲米糧價。災年之時地租更是會減免,甚至如去年和今年這樣的大饑荒之年,還拿出寶貴的糧食來放粥救濟災民。
李家莊園的佃戶,幾乎都是李家幾代人在災荒年收留的饑民,家中的奴僕婢女,也都是街頭上那些孤兒乞兒收留入府中。李府收留的這些伶俐的孤兒乞兒,好生調養,然後讓他們在府裡做事,閒時還教他們識字算數習武這些。長大後,看個人造化,有識文會算的,就能進入商隊商鋪做夥計、帳房等,那些有武藝的能做家丁護衛。
李璟聽了大讚:“七郎果然是大有古孟嘗之風,此舉是大功德啊,他們幾個也都是孤兒嗎?”
“貽孫是陝州人,祖上本是名門渤海高氏,與西川節帥高侍中乃是同宗,不過早年家中變故,自幼就託到我家做了家僮。”李七郎解釋道。
李璟卻是盯著高季昌愣愣出神,眼下的高季昌才十四歲,還沒有改名高季興,更還沒有高賴子這樣的名號。歷史上,高季興之所以能成為十國中南平國的開國之主。掌控荊南。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和李讓的關係。歷史上。李讓做了朱溫的義子,而高季興又成了李讓的義子,因此,實際上,在早期,高季興其實是朱溫的養孫。正是有著這一層的關係,高季興才慢慢的出頭,最後成為一個割據勢力。最終成為南平國開國之君。
高賴子,想起這個名號,李璟就不由的想笑。高季興在後梁從朱溫的牙將一直坐到荊南節度使,等朱溫死後,就開始擁兵自重,梁末帝朱友貞控制不住他,只好封他渤海王。梁滅後,高季興割據荊南,聽調不聽宣。荊南夾大幾個勢力之間,難有作為。高季興不恢復生產,卻專門靠搶劫其它幾個勢力向後唐的進貢。等對方抗議或者出兵討伐問罪時,又毫不知恥地將財物退回,臉皮厚得無法丈量。為了得到財物,高季興還向蜀和閩稱臣,討得一點賜品,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品性,便一致給他和他的兒子起了一個恰當的外號“高賴子”,有時又叫他“高無賴”。
現在怎麼看,都看不出這個十分陽光的少年,將來會成為這樣的一個無賴之人。這真是時勢造英雄啊!
董璋,也是李讓的家僮之一,最初的職事就是掃馬糞,不過他很有勇力,天生大力士。掃馬糞之餘,在李府中學習武藝,如今已經小有所成。這次李讓派了他和高季昌一起上昌,也是一時見不到李璟,便想借機吸引李璟的注意。李璟仔細的回想自己腦中的記憶,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