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2 / 4)

小說:晚唐 作者:蠍子王

至已經成為了整個北方最大的商品集貿市場。據最新的統計,登州現在的流動人口中商人佔了大多數,鎮**內的二十六縣,主要是登州和遼南沿海幾個港口,各地商人多達三十萬人之眾,而其中光是各國的蕃商就達到近二十萬人,其中甚至有多達十萬左右,是大食、拂林等國的遠洋商人。其中大部份是從海上經印度洋到廣州,然後再沿海到達登州。剩下的有一部份,則是沿著絲綢之路,從西域到達長安,然後一路到達登州。

如果說,長安百萬之民,到處都是前來中土淘金的胡人,大唐的百姓早已經習慣。可現在,登州的胡人甚至比長安更多,胡商、胡姬。甚至還有大量的胡人前來讀書。不過鎮**有規定,胡人在鎮**內。必須得是長住滿三年,且申請取得登州戶口後,才能娶唐人為妻和納唐人為妾。而要想在登州讀書,必須擁有登州戶口七年以上,才能讀書。且在登州讀書後,不得再離開大唐。漢唐人娶胡女則不在此列。

如今的登州,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胡人。裹著頭的大食人,深目高鼻、金髮碧眼的拂林人,全身如黑灰的崑崙奴。

粟特商人,大食海商,胡姬、新羅婢、崑崙奴、回鶻馬僕、高句麗護士

李璟今天穿了一件後世普通的不得了的棉襖,棉布衣裡面夾填著棉花,穿著不太起眼,甚至不如皮草暖和。但這套衣服卻極為珍貴,甚至比起貂皮的還貴重許多。

棉花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傳入中原,但多隻是種在皇家的花園裡當做是觀賞之物。大規模種植根本沒有,唯有西域才有許多棉花種植。不過西域人稱棉布為白疊布,這種布在中原賣的極貴,甚至價比絲綢。以至於,在中原,那是極富貴的象徵,甚至有唐朝宰相在臨死之前,夢到自己穿上了白疊布做成的衣服。許多詩人,也將這白疊布寫入了詩中。

登州的商業範圍如此廣闊,又有驍騎司的幫助,李璟也便讓他們收集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其中棉花、占城稻等幾樣東西就在李璟交待的重點收集之中。不過事情也不算太麻煩,利用商貿之便,鎮**拿到了許多種子,甚至今年已經收穫了第一批棉花和占城稻。

用收穫的棉花,李璟讓工匠製出了新的專用去棉籽和紡棉紗的織機,最後紡出棉布,做成了棉布,裡面填上棉花。一開始,李惠兒幾個還覺得棉布沒有絲綢舒服,可見到李璟讓人做出的第一套棉襖既美觀大方,同時更加暖和之時,立即便讓李璟給她們一人做了一套。

穿著這套棉襖,頭上戴了頂棉帽子,腳上蹬著一雙大棉鞋,再戴雙棉手套,雖然寒冬臘月,可李璟卻絲毫感覺不到冷。

棉花是個好東西啊,得選育出更好的種子,在遼南的那些不太適合種糧的新開墾地上種棉。以後要開發遼東,遼東的寒冷氣溫是個大麻煩,若是有了棉衣,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雙手套在袖中,李璟就如同是那無數前來登州尋找商機的外地商人中的一個。站在街頭,哈了幾口的白氣,李璟左右打量著登州的街道。與新登州城比起來,這舊城處處顯得有些狹小,不如新登州的大氣。雖然新登州城只有一道土牆,可城中的佈局卻要比這個大氣許多。

不過與剛來登州時比,眼前的舊登州城也讓李璟很是滿意了。與兩年前比起來,蓬萊城還是那個蓬萊城,可是以往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馬糞驢糞不見了,街邊的垃圾堆也沒有了,甚至就連那些臭水溝,也都挖了暗渠。街道的行道樹槐樹已經長的很高,綠油油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兩旁槐樹下,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間公共廁所。

街道上一個穿著褐色衣袍的四十餘歲的跛腳半百老人正拿著掃帚掃著街上的落葉,那佝僂的摸不著後背衣服上還有兩個大字“環衛”。看著這個環衛工人,李璟暗中猜測著他的身份,也許他以前是一名老兵,也許只是個在戰亂中受到傷害的逃難前來的百姓,但不管如何。他被官府安排,用從商鋪攤販處收來的街道衛生費,僱請這些有些殘疾但還能工作,又不適合工坊裡工作的人來打掃街道。

雖然這工作並不體面,可一個月也能掙上兩貫錢,能買兩百斤粟,生活不用擔憂。

與兩年前相比,眼下的登州確實是變了一個樣了,由內而外,完全的變了一個樣子。抬頭看了看又已經躲入雲層中的半個太陽,李璟皺了皺眉頭,約好了在這裡見面,不會是忘記了時間,又或者迷了路吧。

“嗨!”一道清脆的聲音在李璟身後響起,李璟轉頭望去,卻見居然是之前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小醫仙林月如。今天她換了身裝束,不再是一身紅火,卻是穿著大白袍,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