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之前西南科工的表現足夠好,說不定早就有各種反對聲音出現了。
現在好了,聽到殲18專案是按照計劃在走進度,海軍方面在當然是最高興了。坐上了海軍司令已經有一年時間的張司令對殲18同樣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別的不說,光是這款飛機的超上作戰半徑就讓海軍一直流口水。
“恩,能夠按照進度完成飛機的設計工作,我們海軍肯定就會不遺餘力地支援這個專案繼續下去,但我們海軍現在有了一個新的要求:這款飛機的機翼內側掛架要求能夠有至少兩噸的掛載能力,這要比之前要求的1。5噸有所增加,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做到?”
這麼快就要改設計要求了嗎?還好楊輝之前早就有了預料,在殲18研製的時候,就堅持要求對翼下的兩內側掛架在設計的時候多留些過載餘量,現在果然就有了用處,兩噸的過載要求才對嘛!
“兩噸嗎?這一點我們也不是做不到,只需要放開我們設計時留下的餘量就可以了,但這突然增加到2噸的掛載要求,是因為對之前準備的鷹擊83專案不滿意了?”
所謂鷹擊83導彈,其實就是之前說到的C…801(鷹擊81)導彈的國內改進型代號,在上一位面它的出口代號為C…803導彈,而之前也都說過C…801導彈是80年代初的產品,現在已經到了90年代,肯定不可能再使用這種老掉牙的東西。
沒看到就連JF…17裝備的反艦導彈都已經升級為C…802嗎?比JF…17更加牛逼的殲18肯定是不打算在使用C…801或者C…802導彈,因此全新立項研製的鷹擊83(C…803)導彈就提前了好多年時間立項研製,意在開發一款中遠端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
在當時,海軍同導彈研製方協商之後,得出了這一位面提前立項研製的鷹擊83導彈需要1。4噸的重量才能滿足軍隊提出的要求,而軍隊在向西南科工提出要求的時候,也就提出了1。5噸內側過載掛架載重指標。
但這才僅僅過了三年時間不到,海軍方面就改變了要求,要達到2噸的設計要求,這至少就意味著新反艦導彈肯定要超過了C…803導彈,超音速遠端巡航導彈肯定是逃不掉了。
海軍張司令也知道這一點是不需要對楊輝保密的,反正這款導彈也是給殲18配套研製,肯定是要和西南科工高度溝通的專案。
“沒錯,經過我們這次對海灣戰爭的研究、反思,發現我們使用的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在效能已經有些不夠了,就算是增加了導彈的航程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只要導彈的戰鬥部威力不夠,要想一發重創大型戰艦就非常困難。”
看得出來,這次海軍對伊拉克使用C…801導彈攻擊美**艦,兩枚全部命中的情況下都沒有把美國7000噸驅逐艦擊沉有些不滿意,更不用說一枚C…801導彈對提康、突擊者兩艘軍艦的那如同撓癢癢的破壞力。
只要海軍想明白了情況,肯定就會有新的思路:“所以我們要求能夠有一款重量控制在1。7…2噸之間的亞超結合反艦導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一枚導彈命中,即重傷、擊沉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三章:我們發動機
所有的有關於新反艦導彈資訊都明白了之後,這時候的楊輝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讓人感到萬分高興的會議,至少軍隊透過這次的海灣戰爭為鏡,照出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別的不說,就現在海軍提出的新一代反艦導彈指標就遠遠超過了之前楊輝的預計,至少在設計思想上達到了世界最前沿。
亞超音速結合的反艦導彈是什麼東西,要仔細研究之後就會發現這東西一直都有刷存在感,但也就僅僅是停留到了有點兒存在感的階段而已,它們在九十年代之前差不多一直都可以算是打醬油的存在,最多也就是發展到型號競爭階段,但最後卻無一漏網的全部都被放棄。
但這絕對不是說亞超音速結合的反艦導彈導彈沒有前途,這些僅僅是因為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反艦導彈研發大國都對這種東西沒有太大的想法,再加上技術難度頗大,因此才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但現在共和國找到了C…801系列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固有缺點之後,那就得要著手解決問題。
“好啊!三院那邊提出的方案是挺有意思的,亞音速階段使用渦噴發動機做巡航飛行,以增加導彈的射程,到了最後的末端攻擊階段則採用火箭發動機將彈頭加速到2…3馬赫的速度,這樣的方案實現起來也不是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