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是如此牛逼,要知道到當時的劉副領導雖然名義上是排在朱大管家之後,但就是因為人家手握軍權,甚至大領導都要禮讓三分。
那麼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朱大管家肯定要和大領導聯合起來,大領導要的是軍權,而大管家要的就是查辦當時背靠著軍方的遠。華,而這家公司到底是幹什麼的,那說白了其實就是和海軍經商的時候乾的是一摸一樣。
之後大名鼎鼎的某昌?事件中,當時可是牽連了一大堆要員,其中就包括了劉副領導的家屬:女兒和兒媳,也正是這次大案的成功破獲,劉副領導才不得不交出軍權,大領導從此掌握著所有的軍隊,之後才有了下令軍隊禁止經商的強制命令。
與此同時伴隨著軍費開始不斷增加,之後就有了整個共和**方的十多年蟄伏之後開始發力,各種軍事裝備科研專案上馬研製,2010年之後則全面發力
楊輝知道上一位面的鬥爭結果,按照正常的重生者做法,這個時候肯定就要抱著新的大腿,從此繼續過著好日子。
但是楊輝不一樣,中航西南也不一樣,現在的楊輝是突然想通了一些東西,別說現在的劉副領導會在鬥爭中退下來,實際這個時候如日中天的大領導又能再持續到什麼時候?
雖然上一位面的大領導後來搞出了一個扶上馬,送一程的事,但最後權利還是要逐漸轉移給下一任,而後來的江湖鬥爭中,楊輝可並不願意捲入到其中的一方,因為至少就現在看來,中航西南要和下一任的大領導天生更親近一些,下一任的大領導是從大西南走出,其執政貴洲的時候,中航西南可為其助力不少。
所以從長遠來看,楊輝也不願意同現在的高層鬥爭牽扯太深,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高層開始要求中航西南站隊,所以兩款重四原型機的專案,中航西南說擔也就擔下了。
反正中航西南的錢再多也是國家的,楊輝也不能真的拿走到自己的腰包裡面去,要不然等到586時代,那真正的反腐風暴到來,絕對是逃不掉的。
那現在倒不如就用中航西南的錢來為中航西南辦實事,只要能夠保證中航西南暫時度過當前這一特殊時期,保證公司大方向不出問題,能夠穩定地向前,這幾億美元也就當給旗下的兩個飛機設計研究所做了科研投資而已。
中航西南不同於國外的航空製造類公司,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公司性質問題,國外是私企性質,賺到了錢之後可以被公司所有者拿走,要做專案就做軍隊的合同專案,自己但風險大的專案一旦失敗就直接破產,你要想讓公司所有人自己拿錢出來填補虧空是絕對不可能,要不然又如何會有破產保護這個說法。
而共和國的國有企業可沒有破產保護一說,公司的盈利都是上交國家,就算還能夠剩下一些也都是掛在公司名下,這次大領導所打的賭,要是中航西南贏了就算是專案使用原本要分給公司所有者的錢。
國外的軍工巨頭之所以賺錢一大堆,卻在關鍵時刻不能拿出資金用於專案開發,原因在於國外的公司自籌資金是籌取公司本身的流動資金,而並非是公司所有者出錢研發,一家公司的流動資金能夠多少?一次調動上十億美元的投資可不容易。
更何況這一次的事件也給楊輝提醒,未來要想能夠保住中航西南的發展勢頭,要是沒有強有力的高層做靠山,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就強如海空軍,都在上面有人才能夠發展起來,而上面的人一旦失勢,馬上就會迎來巨大的打擊,海軍的航母之路發展就是真實的寫照。
甚至這一刻的楊輝也突然明白了上一位面左盟主的處境,同樣是發展到了一定瓶頸的中航工業總公司,左盟主在那個時候明顯是發現了現在楊輝所發現的同一個問題,之後左盟主就選擇開始往上面走,開始接觸中央的鬥爭。
其實這就是寄希望於能夠透過自己的發展,從而為當時的中航工業提供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
只不過一位搞技術出身,後來發展成技術官僚就算到頭,真要去同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司機飈戲,最終的結局似乎並不好看。
左盟主下去之後,中航總公司迅速被拆分,為了更好地保證航空發動機工業發展,單獨成立的航空發動機總公司看似是為了航空發動機工業好,並且還得到外界一眾叫好之聲,但航空發動機工業真的有必要全部和其他的航空工業一刀切?
既然是為了航空發動機行業考慮,為什不是選擇性的在優勝劣汰之後留下兩三個航空發動機公司?並且讓這些公司留在中航總公司的旗下,這樣可能最後的結果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