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雖好,但這東西只是對戰鬥機空對空作戰的時候有很大的用處。或許現在的是好工程能用上它。
但現在西南科工提出的新殲方案是一款需要考慮對地、對海攻擊的多用途戰機,在這種戰機上需要的不僅僅是光電雷達,還需要機載紅外瞄準系統。
所謂機載紅外瞄準系統,這東西就是為多用途戰機執行精確對地攻擊時所配置的一種偵瞄裝置,比如:藍盾、達摩克利斯、狙擊手等等型號。
透過這種吊艙式的裝置裝在戰機的專用掛點上,就可以對目標進行紅外成像偵查,那種透過座艙中的多用能顯示屏看到地面目標的紅外影像的技術,大部分都是透過機載紅外瞄準吊艙實現。
看到並確認了目標之後,就要實現對目標的精確攻擊,使用紅外製導炸彈精確打擊的時候就需要紅外吊艙發射一束鐳射為制導炸彈進行目標指引,這也就免除了早期使用紅外製導炸彈的時候還需要特種部隊深入敵後,去給炸彈進行紅外指示的麻煩。
可以說紅外瞄準吊艙就是多用途戰機對地進行精確打擊的必備之物,若是新殲沒有紅外瞄準系統,就不要想什麼對地精確打擊的問題了。
“這到是一個問題,這幾年之內的確很難再有無人機的型號研製任務,你們這支隊伍來之不易,肯定要想辦法保留下來。不知道你們研製‘炮偵1’的時候有沒有對光電觀瞄系統進行深入研究,若是可能的話,我們需要研製一套這樣的光電觀瞄系統。”
楊月對這種技術性的問題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能力,一下就抓住了重點。
“單獨的光電觀瞄系統,是類似於光電雷達的那種東西嗎?若是這樣的東西,我們或許可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