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的德國總理也想通了,不管怎樣現在都是該拼搏一把的時候到了,MPC…75已經完成了詳細設計,馬上就能看到成果了。
第一架首飛機已經開始了緊張的製造工作,西飛承擔機身、機翼的製造和整機總裝製造工作,西南科工撈到了水平尾翼和垂尾的製造,MBB則是撈到了飛機的機頭、起落架的製造,這些專案將會給德國帶來多少就業機會,又會拉動多少經濟的增長呢?
這些都是德國政府現在要考慮的問題,甚至按照最開始的合同中所寫的條約,飛機研製成功之後,只要歐洲、美洲方面的訂單超過200架,就會在德國設立總裝製造廠。那個時候德國乾的活兒就是真正的飛機總裝製造,而不是現在這樣只是製造歐洲空客的部分機體,光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沒有面子。
這個時候的總理法律顧問也走上前來,它作為法律顧問自然要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做好,對於這次德國是不是要退出MPC…75合作,法律界有他們的說法。
“總理,我們當時和華夏那邊的西飛、西南科工兩公司簽訂合同的時候,還給了他們各自一筆無息貸款,當時的條款上明確的寫了若是由於我們德國政府方面撤出專案,這筆貸款就不用再”
這絕對是最有力的理由,不管什麼時候還是錢的最有威力,一想到當年的那個合同現在心裡就在打鼓,那時候的德國政府出面擔保貸款給了西南科工和西飛兩公司共計五億美元,去年又給兩家公司各自再追加貸款了一億美元用於兩公司採購德國製造的工業裝置,以拉動德國的經濟發展。(八十年代末期美國爸爸在廣場條約中不僅剪了日本的羊毛,同樣的也沒有人德國跑掉)
由於當時的一時之快,導致現在已經累積了整整七億美元的貸款,若是這次由於德國政府出面要求中止這個專案,這七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足以讓自己這個德國總理喝上一壺,恐怕把他自己賣了也不值那個價。
終於,在各方的考慮之下,德國政府也必須要有一個確定的態度了:“那好,首先申明我們政府方面是不會干涉中德兩國之間的正常民用工業產品合作,只要是民用產品的合作,我們都是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支援態度。不過,這也僅限於民用方面,現在你們MBB和華夏那邊的西飛公司商量一下,他們需要把MPC…75專案從原有的軍用飛機制造公司中剝離出來,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合作下去。”(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這又是哪一齣?
德國是不太願意和美佬同流合汙,甚至整個歐洲地區的國家其實都不太願意聽美國的要求,完完全全的要對這共和國實施全面的禁令,這一點在上一位面的共和國和老歐洲之間一直沒有斷過“民用技術”的交流就能證明。
現在德國方面有意願要繼續MPC…75專案,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不過德國方面要求西飛公司將MPC…75專案從西飛這個軍用飛機研製單位分出去,這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但在共和國就真的那麼容易就能辦到嗎?
在整個共和國,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軍轉民,在航空工業這個比較寬泛的領域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國家(航空工業部)就真的會容許一時間之內出現好幾家制造民用客機的單位,特別是那種擺明了扯出大旗成立專門的公司幹民航飛機,那絕對是要被打屁股的。
西飛之所以能夠在幾年前直接上馬MPC…75這樣的整機專案,那還是因為在這之前就因為西飛拿到了支線小客機的製造資格,這還要多虧了西飛七十實年代就開始的運七專案。(運七在一開就是定位成運人的客機、軍用通勤飛機,真正有專門運貨的軍用型號是就是九十年代才有的)
正因為如此,西飛才能夠拿到製造客機的資格,而隨後的MPC…75專案中,西飛又是德國點名要求的合作方,加上這飛機也就只是75座級別而已,又不用國家出錢的專案。也就隨西飛去倒騰好了。
請注意,西飛之所以能夠做這個MPC…75的專案。那是因為在此之前西飛已經有了製造客機的資格,但要說重新把客機制造業務分離出來。這就
當然,這特殊的情況也是由特殊的歷史、國情所導致的,也不能說它到底有多麼讓人深惡痛覺,只能說是因為早期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的,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有些跟不上歷史的潮流。而要打破這種特殊的情況,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至少要能夠有直面航空工業部巨大壓力的強大能力。
不是所有單位都如同西南科工那樣有底氣,可以直接和帝都的航空工業部對著幹,現在西飛也好、M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