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李師兄,此卷如何啊?”
李元朗毫不猶豫地答道,“甲等!自然是甲等!他年紀雖小,想法卻如此新穎奇特,難得!難得!這些問題我竟從沒想過,慚愧!慚愧!”
說罷,他收斂心神,正色道,“潛龍島楚千語,甲等!”
這一次,羨慕的目光如雨點般落到楚林風身上。
只有宋乘易乾咳一聲,別過頭去。
此刻李元朗腦子裡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著千語那些問題,他心不在焉地拿起最後一張卷子。
然而一看之下,他的腦子轟的一聲,一片空白。
卷子上是一個大圈。
這自然是小狗子的大作了。
剛才讓九道真人和林太清猶豫不決的自然也是它。
可這個圈在李元朗的眼中卻不是個圈,而是個圓!
而圓是什麼?
圓便是太極。
近年來,李元朗研究古太極圖頗有心得。他認為人們只知○之為太極,卻不知此圓作者本欲其團圓旋轉百千萬周不已,乃是形容其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之妙也。但畫筆之下無可奈何,只能如此畫。
而太極雖一氣迴圈,其實界分陰陽,可是這一個圓表現不出陰陽動靜之別,於是作者只能再畫一個圓來示意,左白者為陽,右黑者為陰,是為陰靜陽動圖。
而陰靜陽動其實皆是其中原有之物。
即是說,古太極圖雖人為地劃為五個層次,其實只是受筆畫的限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其實還是一個太極圖一氣流行的全過程。
此刻,看著這個圈,李元朗只覺嗓子有些發乾,不想自己苦心鑽研數年引以為傲之成果,竟被一個孩子一筆點破。
他愣愣的一時無語。
第六章 易經(四)
其實,若是一般人看到這個○,恐怕立時便要當成白卷處理。可九道真人和林太清對《易經》有一定的研究,便想到了太極。而李元朗對《易經》沉迷到近乎痴狂,自然看法又有不同。
但這裡又有一個別的緣故,就是千語那篇文章。
李元朗是先看了千語那篇文章的,而千語那篇文章實為方先生所作,深藏玄機十分精妙,李元朗痴迷此道,一看之下自然思緒萬千。
此時若是再給他一篇別的文章倒也罷了,畢竟文字乃是具體的,可偏偏在此時又給了他一個抽象的○,他自然難免浮想聯翩、心潮澎湃、難以自持了。
但李元朗雖痴迷易經,卻並不是傻子。
他強自收斂心神,決定再考驗一下,看這孩子是否真有大智慧,或者只是投機取巧、濫竽充數。
“石中龍。”李元朗清了清喉嚨,鎮定地道,“你畫的可是太極麼?”
小狗子一愣,隨即老老實實地答道,“是太急。”
當時他最終決定畫一個大圈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所以他便急匆匆地畫上了。這位爺爺竟然連這個都看出來了,小狗子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李元朗點點頭,“為什麼只有一個?”
李元朗的本意是:太極圖應有五個圖,為什麼只畫一個?
而小狗子的理解是:這道題要寫很多字,為什麼只畫一個圈?
於是小狗子答道,“所有的都可以寫在裡面。”
李元朗聞言默然。
是啊,太極之理至大、至博、至精、至微,包含天下萬物之理。
李元朗不再猶豫,緩慢而清晰地道,“潛龍島石中龍,甲等!”
“這……”林太清聞言驚道,“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李元朗恃才傲物,聽聞林太清這樣說便有些反感。
“他只畫了一個圈,即便此圈是代表太極,卻也不至於就評為甲等!”林太清正色道。
其實剛才九道真人和林太清便在討論此卷究竟能否算是合格。
九道真人說合格,畢竟圓確實能代表太極,也許真是寓意深刻;林太清說不合格,只因此卷太過簡單,似乎有些投機取巧。
二人猶豫不決,最終決定交由李元朗評定是否合格。
可是,不想這位大師竟然直接給了個甲等。
“那麼依林師弟之見該當如何呢?”李元朗冷笑道。
“我認為此卷應評為不合格!”林太清斷然道。
“為何?”李元朗毫不客氣。
“這……”林太清皺眉道,“此卷算不得是圖,通篇又沒有一個字。實在太過簡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