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亦是四世同堂,李老太太是李碧菱八十高齡的太祖母,此刻也由丫頭扶著來瞧熱鬧。
李二奶奶這回犯愁了:“大嫂,四十二抬,你看這單子,比大姐兒出閣的時候都風光多了,全是上等好東西。”
李碧蓮雖嫁了靖南候府徐家的嫡次子,可徐家給的聘禮也沒江家的體面,光是那本簿子,就能瞧花眼。
李老太太眯著一雙老眼昏花的眼睛,看得樂呵得合不攏嘴。重孫女們個個嫁得好婆家,將來也能幫襯著孃家兄弟,尤其是這三重孫女嫁的可是新貴平西候世子。
李太太道:“聽說江家六老爺娶長平縣主,也是四十二抬,嫁妝便有整整五十抬。那是個沒孃家的,人家都能這麼陪奩,咱們府可不能少了。三孫姑爺不比尋常人,人家是襲爵的正二品世子,碧菱一過門,就是有誥封的夫人,可不能讓人瞧了笑話。”
李老太太缺著牙齒,說話漏風,身子顫顫微微,兩側各有一名下人攙扶著,“陪嫁五十二臺。”
李大奶奶擰了擰眉頭,“加起來是九十四,這……也太不好聽了,要麼少兩抬,要麼再加兩抬。”
幾人面面相窺,照著那邊送來的聘禮,李家很難湊出來,便是五十四抬也夠吃力了。
李二奶奶道:“我們何必跟江六老爺比,長平縣主的嫁妝瞧著好,可沒多少田莊、店鋪。我打聽了一下,聽說田莊才一座,也只三四百畝的田地,店鋪只一家胭脂鋪子。我們之前出閣的兩位小姐,哪個不是六家鋪子,三座田莊。我看也湊五十抬,按照以前的例,給三姐兒六家鋪子、四座田莊,這也不差了……“
李老太太不高興了,三個重孫女裡頭,就這個尋的婆家最好,面子不要要留在裡子,李家可是裡子、面子都要的。“就五十四抬,鋪子裡頭我再添兩家,平西候府是什麼地兒,三丫頭嫁過去就是嫡長媳,是要做當家主母的,你們這樣小家子莫要被人小窺了去。”
李老太太發了話,兒媳、孫媳個個都不再支聲。
唯有李二奶奶在那兒幹叫,“這可怎麼是好,我只準備了五十抬。”
李老太太氣不打一處上來,“我拿三千兩銀子出來,再給置備四抬,成不?”用手點了點李二奶奶,“真是個不長心的。你也不替三丫頭的兄弟們想想,還指望著將來三孫姑爺拉扯一把幫襯李家呢,一個個都不想得長遠些。兩家結親,你給三丫頭辦得風光,她去了婆家才伸得直腰桿。”
罵了兩句,李老太太這才由下人扶著回了屋,不免又生了一場悶氣。
晚上,李二爺回府,看了江家送來了聘禮清單,又要了自家備了嫁妝單子。都說江家的聘禮厚重,雖然抬數不是出挑的,但這些東西件件都是好的,每匹綢緞,每套頭面,哪個不是好的,幾位奶奶一瞧,就大為觀止。
婆家的聘禮厚,說明看中這個兒媳,也是新娘子的面子。
召了嫡出的三房人團聚一堂,又商量了一下李碧菱的嫁妝一事,到底是按了李老太太的意思,再備了四抬,兩抬布料綢緞,又一抬屋中擺件,還有一抬為貴重吃食,如人參、燕窩等,忙了一陣,補齊四抬,眾人還是不敢看江家的聘禮單,這一對比,還是顯得李家的略為單薄。
如李二奶奶說,有八間鋪子、四座田莊,加起來也算不差了。
李二奶奶連連叫苦,嫁了兩個女兒,把她近二十年攢的積蓄,當初孃家給的嫁妝全都搭進去了。這還不夠,連老太太、太太、嫁出門的姑奶奶都添了箱籠,這才勉強湊夠了五十四抬。
☆、375氣派
湊夠了數,李二奶奶到了碧菱的閨閣,嫁衣早就繡好了,可碧菱總覺不夠漂亮,買了銀線,又在袖口裙襬補了一些花飾進去。
“女兒啊,這回為娘把所有值錢都給你了,辦得比你姐還好呢?”
碧菱笑而不語,只繼續繡著嫁衣。
李二奶奶又道:“你可得長良心啊,別跟你姐似的,一嫁出門就不管孃家。你兩個弟弟還小,還指望你拉扯一把呢。”
碧菱羞答答地道:“我省得。”
母親在這兒與女兒說話,李二爺也進來了,輕咳一聲。
碧菱起身見了禮。
李二爺道:“給你辦了五十四抬嫁妝。八家鋪子,四座莊子,你祖母親自為你挑了十二戶陪房,陪嫁丫頭都是你身邊的三個大丫頭。十二戶陪房有的留在莊子上,還有的在鋪子裡做管事。明日去你祖母那裡,讓她與你細說。”
碧菱在長姐待字閨中時,就在打理二房的家務瑣事,對於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