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帝統天下 作者:花旗

話,他心裡某個思維開啟,覺得此計可行,便是認同了。

“可以,那就所有重大政事必須要君主過問,否則不生效!”

這個問題解決,然後劉諶又把自己的另一考慮說了出來:

“孤希望的架構是三臺下面是八部,分別為學部,工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吏部,財部,八部分管全國各方面的事,這樣才能政文財各分。”

聽到這幾個字,諸葛攀還算鎮定,但是聽了所有話,還是不禁問道:

“其他幾部還好,只是這學部和財部的功用何在?”

劉諶知道他要問這個問題,也不猶豫,直接侃侃而談起來:

“學部,顧名思義,就是主管全國教育事項,還有舉行科舉之職能,在國家統一後,還要實行全國性普遍教育,所以它的存在,絕對是有價值的。

至於財部,已是計量國家財政收支,計算國家專案的費用,最重要的是,還負責對百官俸祿進行計量,對全國過往商鋪店面進行徵稅等等。”

聽了這話,饒是諸葛攀早有猜慮,也不禁被劉諶的高超思維喝彩,面露恭敬,誠懇道:

“殿下天下之志,子云佩服,受子云一拜!”

然後,兩人就其中細緻進行了探討,當然,更多的是諸葛攀講,劉諶補充,畢竟大的框架劉諶已經給了,裡面的東西需要下面的人去填充了。

在此期間,劉諶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結盟。

在劉禪的默許,劉諶的指派下,太常蔣顯持節出使江陵,代替劉諶簽訂和平結盟條約。

這對剛剛上位,並無半點功績的孫皓來說可以說是久旱甘霖,欣然同意,全權讓江陵督孫秀出面簽訂。

條約約定,漢吳兩國停止在襄陽涪陵和巴東等地的軍事對峙,而且沒有特殊情況,不得無故增兵,否則視為單方面挑釁盟約。

最後,蔣顯孫秀代替兩國向天盟誓,然後發文昭告天下,言說這一時代壯舉。

為了顯示誠意,劉諶移巴東白帝城五千勁旅北上樊城駐紮,與晉國對峙,同時涪陵的守軍後撤五十里,開通商榷。

然後,接受了劉諶好意的吳國從夷陵武陵江陵三地抽兵八千,乘舟船東下揚州,加入壽春的戰局。

壽春城此時被黑色的鮮血塗滿城牆,顯然是不久之前留下的,昭示這此前不久這裡發生了一場驚天大戰。

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清冷,陸凱也沒有待在軍營大帳內,而是站在望塔上,觀察包圍圈內的壽春守軍的動靜。

“哎!戰火綿延兩月,雖兵逼壽春城下,但是隆冬苦戰半月,被陛下寄予厚望的王師也無能為力,如今先帝壯志未酬身先死,朝局交替,國基不穩……”

看著遠方霧水慢慢升起,陸凱的心情也像是蒙上一層厚重的籠罩,怎麼也開心輕盈不起來。

直到接到關於江陵的線報,才知道有八千勁旅正馳援而來,才鬆了口氣。

“劉諶此人極為陰險,從搶奪襄陽便可以看見其手段,此時正是吳國風雨飄搖之際,劉諶真的有怎麼好心?”

陸抗正在認真的擦拭一把寶劍,雖然上面已經沒有半點塵跡,他還是悶頭擦著,思緒卻是飄向遠方。

而在洛都那位,由於劉諶停下動作,壽春保衛戰成功保住城池,心情大好,連忙召回賈充議事。

“公閭,元凱,此時西都戰事已定,鄧艾那廝暫時也不會掀起戰端,爾等從長安帶來的五萬降軍,孤再給汝三萬新軍混編,兩萬彪壯馬匹,整合成八萬馬步大軍,徹底抵定東南戰事,回頭再解決弱蜀。”

聽到這話,賈充倒沒有太多想法,他本來就只善逢迎,而非國戰謀略之事。

而一旁的杜預就不一樣了,他可是原來的滅吳實際總指揮,不但頗會打仗,謀略也不差。

“陛下,依臣看來,如今吳國兩軍會師壽春,吳主新亡,定然軍心不穩,只要派出兩支偏師輕取廬江,廣陵二郡,把守要塞險地,堵住吳國敗軍退路,再用主軍與壽春守軍內外夾擊,定能解揚州之圍,更進一步,可兵逼建鄴!”

聽了這話,馬臉司馬昭小眼睛一亮,隨即又是狐疑道:

“元凱之謀自然可行,然蜀吳兩國媾和,西南定有援軍東進,這支水上之兵又該當如何?”

聽到問這個問題,杜預絲毫不意外,看了看上首後面掛著的大號絲帛地圖,指著道:

“陛下請看,吾晉軍在南陽尚有幾萬守軍,雖楊司馬兵敗,但是其手下有很多善戰勐將,從江夏北部進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