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劉諶使如此拙劣的激將法,雖然有些惱怒,但還別說,他就吃這一套。見到劉諶兩人快要行至門口,黃崇眉宇一皺,出言問道:
“賢侄為何會找我?”
其實劉諶走的這幾步,心裡卻是十分煎熬,就怕黃崇猶豫太久,他已經出了門,則萬事皆休。
走到門前,劉諶手中都已經出了汗,聽到黃崇的話,才輕舒一口氣。
劉諶轉過身,一切的焦急和波動都已消散,劉諶鎮定從容地答道:
“其一,將軍有才,能文能武,如今卻是被埋沒了。其二,將軍有志,封侯拜相,復祖榮光之大志!”
聽到這話,黃崇心裡一驚,重新將劉諶審視一遍,見劉諶不僅氣宇軒昂,更是成竹在胸,才發現,實在良主之選。
黃崇眼裡閃過一絲波動,驚疑地看了一眼劉諶,出言試探道:
“王爺之志,恐不在活命之下吧?”
原本沉默的諸葛尚卻是開口,鄭重道:
“主公曾言,天下分裂久也!,更有羌族北窺,百姓的生活也越發艱難,此理由可否?”
聽到這話,特別是諸葛尚叫劉諶“主公”,黃崇大驚,沒想到劉諶已經獲得了諸葛一族的支援。其卻是不知,諸葛瞻對此毫不知情。
又聽到後面的天下一統,為國為民的志言,頓時掀起驚濤駭浪,心中一驚有些意動,但是還是問道:
“王爺行事,天下一統,契機何處?”
劉諶有些無語,古人就是這般,雖沒有諸葛亮的三顧茅廬,也是幾番考驗,現在倒好,還要來個隆中對,考較一下劉諶的才志。
不過這也在劉諶的預料之中,面色不變,自通道:
“不出兩年,魏主吳主皆隕,司馬炎必將篡魏,而孫休子幼,必立兄弟為帝,孫皓最有可能,可惜他驕奢淫逸,實在是亂國之主!”
這話直接將兩人震驚在原地,因為劉諶此語,算是道出了天機,雖然真假不定,但是一經思考,卻發現其邏輯不無可行,如此神話,兩人如何不驚?
連諸葛尚都不復之前的淡定,哆嗦著問道:
“兄長可曾習得岐黃之術?”
見到兩人表情,劉諶也不解釋,給了一個“你懂的”的表情,顯得頗為神秘。
“主公,受崇一拜!”
終於,黃崇拋除了所有的猶豫和疑慮,誠摯地一拜,還低下高傲的頭顱,顯然已是歸心。
劉諶頓時心中一喜,連忙上前扶起黃崇,親切道:
“崇伯此舉,折煞小侄啊!”
確實,古代中國思想還是十分的封建,神鬼之說,在那個科學不興的漢朝,十分興盛。
不然,張角何能在短期內盡起百萬黃巾,席捲八州?張魯一凡人,怎能得十萬死命之士?
才學過人之人,也更是信神鬼之說。諸葛亮,治國之士,只因能通曉時令,看透天時,卻被公認是“借”天之人,實乃神化之言。
所以,見到劉諶如此神秘,一番揣測,便心悅誠服,納頭跪拜。連諸葛尚看劉諶的眼光也是愈發崇敬,劉諶察覺,也是十分開心。
劉諶三人再次分位就坐,黃崇卻是如何也不坐主位,自願和諸葛尚坐在下首,劉諶無奈,只好允之。
見兩人都望著自己,劉諶思索半晌,出言道:
“既然你我不是外人,本王就告訴你們,日前刺殺本王的,正是太子黨羽。”
“太子?”
諸葛尚一驚,因為他實在無法將平時看起來頗為和善的劉,跟背後捅兄弟刀子的惡人相重合。
而黃崇卻只是稍稍一驚,繼而便釋然,黃崇在朝二十餘年,雖功績不顯,卻也習得識人之能,按照他的瞭解,劉諶之話,不無道理。
黃崇面色複雜,因為劉幾人都是劉備之後,而劉備待黃權不薄,算計其後,黃崇此等君子自是不願。
但是作為劉諶的謀臣將屬,還是出言問道:
“主公是想…?”
劉諶知道他的顧慮,本來他也無殺生之心,便道:
“崇伯多慮了,本王不過是想給他一點懲罰而已,就讓他安心做個富家翁,享受一世榮華,豈不是更好?”
聽到這話,黃崇諸葛尚都是鬆了一口氣,顯然都不願劉諶手足相殘,徒增汙名。
想當初李世民玄武得政,雖一生勤勤懇懇,但還是抹不去那小點汙跡。
劉諶也知道兩人都是為了他好,感激地看了兩人一眼,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