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程中就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學校老師也都是泰斗級人物,可以很公允地評判這個課題是否有價值、能否立項。而且他們所需的研究經費也非常少,所需文字材料圖書館中盡有,即便沒有,也可以打申請購買,不需要花自己一分錢。除了日常開支,頂多再加個出外考察的差旅費罷了。
相比之下,理工科的研究就奢侈許多,從科研裝置到實驗材料,幾乎都要從國外進口。一個專案往往需要好幾個人通力合作,花費數年的工夫。學生們的基礎不牢,對於科學發展趨勢不甚瞭解,經常會有研製永動機之類的天方夜譚想法。這些都需要孫元起來把關,當然,有一百多年超前眼光的孫元起也有這個資格和底氣!
正因為如此,很多時候理工科的研究專案不是師生們申請,而是孫元起直接以任務形式下達的。好比醫學院藥物系的任務,用乙醚製取青蒿的有效成分來治療瘧疾,就是今年夏天孫元起看到湖北瘧疾患者眾多而臨時指派的。
儘管任務是下達的,可參與研究的學生除了興趣之外,通常會問一個問題:“研究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本來,這種科研中的功利主義思想是要不得的,因為它會限制科研的進一步發展。但在清末生產力低下、科研力量薄弱的前提下,這種功利主義卻又值得大力提倡。
籌建發動機研究所和飛機研究所時,孫元起曾向大家描繪飛機的巨大作用和光輝前景:作為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作為軍事裝備,可以偵查敵情、轟炸敵軍、投送兵力……所以,才有這麼多熱血青年投身到研究專案中來。如今聽聞要改行造汽車,汽車是什麼玩意,大家多少知道一點,那不就是有錢人的燒錢玩具麼?難怪大家都非常不理解。
見議論聲音漸小,孫元起才伸出雙手按了按,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我知道,大家對突然改變方向,轉而研製汽車非常不滿。不過我希望大家聽完我陳述的三個理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遲!”
大家都安靜了下來,想聽聽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我和大家一樣,非常認可飛機的重要性,也想盡早研製出一款非常先進的飛機。可我們在此之前根本沒有任何從頭設計研究的經驗,即便現在的飛機,從發動機到機身結構,都是剽竊西方人的成果。讓我們從頭開始,談何容易?陸游有句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把我們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到一個成功率不是很高的科研專案中,無疑是在冒險。而且製造一架和大批次製造完全是兩個概念。你們現在研製飛機可以隨時修改,重新試驗;可一旦定型,大批次生產之後再發現問題怎麼辦?難道你們再一架飛機、一架飛機地修改測試?
“現在,研製汽車無疑給大家一個試手的機會,而且汽車和飛機兩者之間頗有共通之處。比如它們的心臟都是發動機,儘管兩者可能存在差異,但基本理念是相通的,就是如何穩定有效地提供動力。在設計發動機的時候,你們必須要考慮到酷熱、嚴寒、乾燥、潮溼、老化、磨損等各種因素,因為新款汽車可能要製造出幾十萬輛、乃至上百萬輛,各種問題都可能遇到。任何一方面考慮不到,就可能導致上萬臺發動機返廠重修!”
汽車出問題大批召回返廠重修,在21世紀早已不是新鮮事,好在現代物流發達,才沒出現災難性後果。儘管如此,也經常把廠家弄得灰頭土臉。而作為走入尋常百姓家的第一款實用汽車,福特t型車從第一輛面世到1927年停產,共計銷售了1500多萬輛!這要是出了問題,也別召回了,廠家直接宣佈破產就是!…;
“再比如我們設計的新款汽車,最高時速在70公里以上,這樣的話,汽車外部造型就要和飛機一樣,需要考慮空氣動力學因素。”孫元起可沒有吹牛,福特公司即將推出的t型車最高時速就是72kmh。“而我決定讓大家暫時改行的第一個原因,正是因為研發汽車對於研發飛機的重要意義。”
“再者,如果我們不研究汽車,直接研究飛機,相信假以時日也會有成果。可是飛機研製成功以後呢?即便未來飛機作為一種武器裝備投入到戰爭中去,難道你們以為幾架飛機就可以改變敵我對比、戰爭走勢?就好比憑著幾把馬克沁重機槍就想打敗蒙古騎兵一樣,無疑是痴人說夢。真要想使飛機形成戰鬥力,必須擁有數十上百架,才能擁有戰場優勢!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現在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生產飛機所需的發動機、機身材料等根本不能自產,都要從外國進口。這相當於把喉嚨交到敵人手中,一到戰時,他們隨時可以切斷供應,也可以根據我們設計的樣子照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