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兩塊

瑟福先生,當年孫先生僻居馬神廟時,他便從英吉利枉道來訪,一直是孫先生的至交好友。

“至於敝人,則是經世大學附中的學生,後被先生選派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如今忝為第四十四混成協步兵第88標第一營管帶,奉命駐紮在校外抵禦清廷禁衛軍的進攻。剛剛和你吵架的小夥子來自孫先生老家江蘇淮安,之前是經世大學淮安附中的學生,現任第88標第一營第三隊隊長。他年輕氣盛,加上這幾天戰事不順,難免有些火氣,說話有些衝,還請兄弟見諒!

“你看,我們都是根正苗紅的經世系,又不是外人!你再看看這個,這個是敝人和嚴先生向孫先生髮送電報請示的底稿,這是他回電的電文。估計你們也有電報機吧?如果你還有懷疑,可以發電報向孫先生求證。自然可以證明我們所言非虛。你就通融一下吧?”

那名警衛似乎有些意動:“規定是進入警備區域必須要有孫大人親筆手令……”

嚴復又出面勸道:“平日裡我們自然要循規蹈矩守正不阿,但我們也要明白事急從權的道理。如今孫百熙遠在萬里之外,學校存亡在須臾之間,怎麼去取他親筆手令?膠柱鼓瑟。不知變通,為了遵守成規,坐視學校覆亡,恐怕也不是孫百熙制定規矩的本意吧?”

那名警衛終於做出讓步:“既然孫大人在四川,無法取得他親筆手令,那你們就讓薇拉、趙景惠兩位夫人這封電報上共同署名確認吧。如果這都不行,那就恕我鐵面無情了!”

難得這個死腦筋做出一點退讓,而且時間緊迫。也沒工夫繼續和他磨嘴皮子,張輝瓚趕緊拿過那封寫有“允”字的電報,撒開腳丫子就準備去找兩位夫人簽字。嚴復急忙跟在後面叫道:“石侯等一等,老夫和你一道過去!”

張輝瓚回頭看著年近花甲的嚴復。吃驚地問道:“嚴先生也要去?您老還是陪著沅叔校長在這裡稍候片刻吧,學生去去就來!”

嚴復沒好氣地訓斥道:“老夫不去,你知道這個時候薇拉和景惠她們在哪裡?再者說,你和她們又不熟悉,平白無故跑去讓她們簽字。她們會給你籤嗎?”…;

張輝瓚撓撓頭:“孫先生家不在半山居那邊麼?”

嚴復一邊走一邊介紹道:“百熙家確實是在半山居那邊,不過薇拉和景惠很忙,一大早就會出門,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你現在要去半山居。肯定撲個空!”

“那兩位師母在哪裡?”

嚴復道:“百熙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中國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低下。農民生活非常困苦,所以他希望薇拉夫人能夠研究出一些物美價廉的化學肥料。改善土質,增加產量,幫助農民脫離貧困飢餓。在百熙的支援鼓勵下,這些年薇拉夫人一直從事這方面研究。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京郊農民在使用化學肥料之後,普遍增收三成到五成,部分甚至產量翻了一番。為進一步推廣使用化學肥料,薇拉夫人今年在經世大學開辦農學專業,免費培訓全國各地中等農業學堂師生。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她應該在成蹊館的小會堂裡。”

從佟文樓下到成蹊館是幾百米的石階,兩人走得有些急促,嚴復已經開始有些氣喘吁吁,張輝瓚趕緊上前扶住他。嚴復站定長喘幾口氣後,又邊走邊說道:“至於景惠,那更了不得,像黃花蒿素、青黴素、氨苯磺胺這幾種享譽中外的特效藥,都是她發明的。盧瑟福副校長曾跟老夫說過,這兩年可有不少人提名她為諾貝爾獎候選人呢!諾貝爾獎是什麼,你知道不?”

張輝瓚點點頭:“學生聽說過!據說那是目前世界上獎金最多的獎項,影響力非常大,好像孫先生四五年前得過一次吧?”

“你說的沒錯,百熙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得過一次諾貝爾獎。”嚴復神情頗為嘉許,“不過大家普遍認為,就憑百熙的成績,再獲三四次都沒問題。像我們學校的馬丁、特斯拉等人,都是在百熙指導下才獲獎的,百熙的水平可想而知。不過景惠水平也很出眾,她發明的那幾種特效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啊?所以她要得獎也是眾望所歸。只是礙著她年紀太輕,又是中國女性,而且她丈夫之前曾獲過獎,所在學校在前兩年又連續有人獲獎,這才一拖再拖,不知道那個評獎委員會最後會如何權衡。不過景惠絲毫不在意這些身外之物,幾乎天天呆在西校區的藥物實驗室,據說在研究一種治療結核病的特效藥。”

有嚴復出面,工作繁忙的薇拉、趙景惠根本沒問原因,直接就在電報紙上籤上自己的大名,然後把他們禮貌地送出實驗室。

這道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