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面。在一戰爆發前後,這種思潮在美國仍然大行其道。
孫元起打算雙管齊下,一方面是利用自己的親朋好友積極遊說國會議員,像速食品大亨伯格曼先生、汽車產業大王傑米先生等人如今在美國地位都是舉足輕重,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由他們出面必定可以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則是要自己親自出馬。在普通美國民眾心目中,自己是著名的科學家,也是中美兩國合作與友誼的象徵,如果能在美國重要的報刊雜誌上發表幾篇鼓吹中美結盟、遠離戰爭的軟文,肯定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而且這種不管外界風雲變幻、只要你我攜手發財的小廣告既不惹人生厭,也不違背科學家的職業道德,水起來毫無精神壓力。
當然,說服美國是水磨工夫,急切間難以收到成效,總得要熬上一年半載才會瓜熟蒂落。不過這種事情必須要提前佈置未雨綢繆,在關鍵時刻才能收到奇效。想到此處,孫元起勉力打起精神,命人給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送信,提前預約一個拜會商議的時間。
————
就在孫元起費勁心力與各方折衝樽俎的時候,蘇魯豫皖邊境如火如荼的演習也漸入佳境。
在此之前。各省部隊儘管都承認自己是民**事力量的一部分,但無論師旅長還是普通一兵,在內心裡都預設自己首先是某省的兵。必須首先服從該省都督的命令。只有等到來自五湖四海計程車兵全部聚集在蘇魯豫皖邊境一個狹小的區域內,看到周圍都是穿著同樣迷彩軍服、戴著同樣鋼盔、扛著同樣中工1911式步槍的兄弟部隊,除了臂章上的文字各自再也沒有任何區別,大家這才切實體會到“友軍”的蘊意。
按照孫元起的意思,這次演習不僅僅是演習,更是數月後山東大戰的預演,所以一切都要從實戰出發。從嚴要求,一遍不行就來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四遍。不要擔心浪費炮彈糧餉,力爭做到完美。只有現在多流汗、多發現問題,將來到戰場才不會多流血、掉鏈子!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一起挖戰壕、啃饅頭。一起行軍打仗、流血流汗。一起被司令部訓斥責罵、表揚嘉獎,其中少不了爭強好勝,更少不了衝突摩擦。但就是在這樣的摸爬滾打磨礪淬鍊中,操著天南海北各種方音的孫系武力從生疏到相識,漸漸完成了初步融合。
這場大規模軍事演習,既是未來大戰的一次預演,也是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各種先進戰術思想的集中展示會,讓無數人為之眼界大開。很多中高層軍官都是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步坦協同、什麼叫空中支援、什麼叫火力壓制。特別是看到各種口徑火炮鋪天蓋地襲來。天空中戰機如入無人之境,戰場上坦克縱橫決蕩所向披靡。幾乎在場的每個人都為之心旌搖盪,內心裡既在為自己及時加入孫系武力而慶幸,也在為自己是孫系武力的一員而驕傲自豪!
而此次演習新展出的武器,更是令眾人耳目一新。比如航空技術研究院新近研發的雷達系統,在人眼根本無所察覺的情況下居然就能發現敵方來襲的戰機,從而提早釋出空襲警報,使得地面人員有時間進入防空洞。再比如兵工學會基於馬克沁機槍而研發的民三式重機槍、兵器科學研究院研發的1913式輕機槍,也都惹得官兵一片讚譽。
但要說最惹人矚目的卻不是以上這些裝備,而是兵器科學研究院聯合經世大學計算機研究所、北平鐵廠共同研製的“秋風”自行式火箭炮系統。這種武器安裝在通用汽車中國分公司專門研製的載重汽車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40枚12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達到9500米,擁有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烈、突襲性好、機動能力強等諸多優點。
不過以上所說的優點在發射之前根本難以看出深淺,只是“秋風”式火箭炮出場太過拉風,剛一露面就在演習現場引起巨大轟動。原來為了克服火箭炮精度低的弱點,經世大學計算機研究所專門為它配備了最新的電子計算機,並根據地形、射程、風速、角度等因素研製了發射軟體系統。既然配備了計算機,自然還要為它提供足夠的電力保障,以及提供各種引數的測量裝置。結果總共就三臺秋風式火箭炮樣車出場,卻配備了三臺輔助裝備,而且保護輔助裝備的細心程度遠遠超過對於武器的呵護。
聽說演習場出現了這麼一號怪物,連平日裡呆在司令部難得露面的蔣百里、劉明昭、楊傑等人都一反常態出現在演習場,遠遠地圍在汽車周圍評頭論足。測量資料的儀器車上每個崗位卻在緊張忙碌著,不時報出一連串資料:
“當前位置北緯34。667度,東經117。